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法治建设“乐山经验”走向全国——
唱响彝家新寨法治之歌
王倩

  ■ 记者 王倩

  日前,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珠海法治发展报告》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我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成为全省唯一在会上发言的代表县。

  我市以峨边新林镇茗新村作为研究试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彝区法治新寨建设研究”课题成功入选《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8(2022)》,向全国展示了乐山基层法治建设品牌形象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工作的最新成果。

  从无到有 脱贫奋进

  茗新村所在地是四川省司法系统于上世纪建立的沙坪茶场。2005年,沙坪茶场管理机构搬走后,住房、耕地等资产未移交当地,形成行政管理真空。大小凉山彝区8个县的1200余名农户在此后十多年里陆续自主搬迁至此,住进茶场空置的危房。彼时的茗新村人员混杂、管理困难,农户们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落后。

  2014年,峨边在沙坪茶场成立临时党支部,对253户自主移民进行摸排,精准识别贫困户166户,并建立台账进行管理。这一年,峨边开始以基层治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教育普及等各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开展乡村治理,推进“富口袋”与“富脑袋”有机统一,让峨边群众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2017年11月,茗新村经批准成立,成为全省最晚成立的建制村。2019年,茗新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接连获得“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2020年度省级“三无”平安村、2021年度省级“六无”平安村称号及“乐山市脱贫攻坚奋进奖”。

  “茗新做法” 依法治村

  千日实现脱贫奇迹的茗新村,是峨边乃至乐山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激励着大小凉山彝区人民越走越好。然而,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茗新村的基层治理短板弱项逐渐显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如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用法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茗新村脱贫后的当务之急。

  长久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茗新村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较低,民主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能力不强,未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针对这些长久积累的痛点难点,茗新村积极探索解决路径,创新打造“茗新做法”。

  2021年3月以来,茗新村结合基层治理实际情况,尤其是法治建设方面的短板弱项,以创建“彝家·法治新寨”示范试点为契机,创新“12348”工作法,即:建设1个彝家法治新寨,打造法治宣传、法治教育2类文化阵地,研究法治促进农民增收、法治助推农业发展、法治保障农村稳定3大课题,建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德古调解员、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4支队伍,健全土地赋能、控辍保学、禁毒防艾、“双高”治理、民俗保护、生态环保、平安建设、法纪监督8项机制。

  “明星村”唱响法治歌

  彝汉双语的“德古”讲堂在村子里火热开讲,“德古”(德高望重的长者)们与村民们话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聊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普法阿依(小朋友)”们将在校园中学到的法治知识绘声绘色讲述给家中的长辈听;在彝历新年、春节、国庆等传统节日,“毕摩(彝族文化中的长老或老师)”们和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以彝语说唱的形式解读村规民约……独具民族特色的普法形式在茗新村遍地开花,法治教育由学校向家庭延伸,村民们对法治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依托原有的村民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在茗新村改建完成,创新开办的群众“积分超市”也受到村民们的喜爱,推动茗新村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1年3月,茗新村法治新寨建设被列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重点示范项目及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域法治建设示范试点重点工程项目。

  从前人员混杂、贫困落后的“三不管”地区如今脱胎换骨,成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道路上疾驰的一个真正的“明星村”。

  茗新村嘹亮的彝家新寨法治之歌在小凉山深处唱响,乘着乡村振兴东风走向全国。“努力打造大小凉山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典范”的誓言逐渐落到实处,一幅崭新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大小凉山彝区徐徐展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金融·广告
   第04版:镜头
市政府办印发《办法》 规范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
唱响彝家新寨法治之歌
乐山烟草:夏送“清凉” 情牵一线
深入推进“微改革” 激活发展新引擎
“杏林”因“李”而兴
广告
报头
乐山日报一版要闻01唱响彝家新寨法治之歌 2022-07-13 2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