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荣志彬油画作品印象——
乐山作家非虚构作品《阿克苏并不遥远》~~~
~~~
长篇小说《斑鸠落地》连载①~~~
~~~
     
2022年07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篇小说《斑鸠落地》连载①
桥镇的三个名词
龚静染
刘莎 制图

  ■龚静染

  编者按

  由五通桥籍作家、诗人龚静染创作的长篇小说《斑鸠落地》,以抗战初期盐业督办缪剑霜在茶馆听老人讲述怀家三代与一只斑鸠的传奇故事开始,全景展示了以怀家三代为代表的四川盐商坎坷曲折的奋斗历程。

  清、民盐商史称得上是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斑鸠落地》将浓郁的诗性和宏大的视角融汇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叙事之中,勾勒出大时代下人物的命运。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醒龙评价该书:“该书讲述从容,有滋味,诙谐,语感好,把读者带到了百年前盐商的大命运中。”《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也评价:“《斑鸠落地》中有能使飞翔的斑鸠坠地的诡异想象,更有对盐商的家族秘史分寸感准确的文学把握,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长篇小说。”

  2014年,该书以《浮华如盐》之名在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次将在修订后改名为《斑鸠落地》再度出版,并推向影视剧市场。从本期起,本报率先连载这部修订后的长篇小说,以飨读者。

  桥镇出盐是因为一只斑鸠。

  这件事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就是让现在的桥镇人看来也近乎于荒谬,他们会说那只是小说中的情节,小说中的东西谁又会当真呢?但请相信我,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当你读完下面漫长的文字的时候,你就会相信自然的奇妙,而我之所以要说出这句话,其实是为了说说这句话中的三个词,它们分别是桥镇、盐、斑鸠。

  桥镇位于川西南,是个典型的水镇,境内河道交错,水面上船只穿梭不息,但河中最多的是盐船;桥镇是个远近闻名的盐镇,井架远近林立,蔚为壮观。那些井架是专门用来从盐井中提卤的装备,用木头一节一节地搭建而上,形成塔状,有些高达数十丈,直刺蓝天。在桥镇像这样的井架有成百上千,每一个井架下都是一口深深的盐井,盐卤从地层中提取出来,通过熬制就变成了白白的盐。

  就说到了第二个词:盐。字典里的解释很简单,就是一种咸的物质,但柴米油盐的盐跟字典上的盐是有区别的,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不能缺少盐。这个事情还可以找出佐证来,据说古人天真烂漫,他们把盐当糖一样来吃,没事就嚼盐粒,嚼得有滋有味,但这样一嚼的结果是嚼出了历史。这就说到了斑鸠。其实,历史对斑鸠而言是不存在的,虽然斑鸠飞行的时候翅膀略呈弧形,跟天空保持了某种平行的关系。但下面讲的故事却有些离奇,说明斑鸠在历史的某个片段中曾身陷其中,并让那段历史迷雾重重,当然那是只很久以前的斑鸠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有只斑鸠飞过桥镇的山坡时,突然头一栽,就掉了下来。捡到斑鸠的孩子心想白捡了块肉,搭上几根枯枝,就可以美美地打回牙祭。桥镇上有个谚语,叫“鸠四两,鸽半斤,麻雀二两不用秤。”第二天,孩子又到山坡上割草,割着割着,突然,他身边不远的地方又有一只斑鸠掉了下来。他拨弄着斑鸠褐色的羽毛,光亮柔滑,身上并没有带伤,心里便嘀咕,没有人把它打下来呀。

  孩子第二天没有敢去那个山坡。过了几天,又有个孩子到了那个山坡去割草,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埋着头干活,他想的是得为牛多割些草,因为犁田插秧的时节已经来了。他的刀是那样利落,嚓嚓嚓,声音均匀而清脆,那些五颜六色的小花朵也被割进了他的背篓里。突然,空中掉下了堆粪,啪地落在他的头上。孩子气急败坏地望着天空,但鸟照样在天上飞来飞去。

  不一会,又开始埋头割草。割着割着就忘了鸟粪的事,也越割越起劲,草脆脆的,镰刀下发出嚓嚓嚓的声音。这时候,空中又掉下了什么,他愤怒地立起身子,回头一看,结果发现的不是鸟粪,而是只麻雀。

  从那以后,桥镇的小孩们都喜欢往山坡上跑,他们都知道山里有个秘密,常常要掉下些好东西,在割草、采野果,甚至闭上眼睛打瞌睡的时候,就能捡到各种各样的鸟,斑鸠、麻雀、布谷、黄莺、野鸽、鹞子……传言很快传遍了桥镇,在那个奇怪的山坡上,飞着一些奇怪的鸟,它们飞着飞着就奇怪地掉了下来。

  揭开这个谜底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人们在这片山坡上发现了盐,并在山坡上接连凿出了两口盐井,其中一口叫福泉,一口叫保通。又过了两年,再次凿出了四口盐井,短短几十年间,这个地方的盐井已经达到六百七十二口,上井四十六,中井一百零一,下井五百二十五,中、上井每井岁得盐十万斤以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盐场,朝廷在此设置盐课司,照井课税,并将部分盐换成马匹,充备边戎。

  为什么会在那个山坡上发现了盐呢?这是个秘密,而秘密的开头是一只斑鸠,是它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了那里。

  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事了。

  三百年后,也就是到了民国时期,抗战正在胶着阶段,有个叫缪剑霜的人来到了桥镇,自然也听说了这个故事。当时的情况是他抽了抽眼镜,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真有意思!”

  说完这句话,他又望了望天空:“这里现在的斑鸠多吗?”

  在座的人偷偷笑了起来,连浮在空中的烟雾都充满了笑意。

  盐灶肯定是多了!其实缪剑霜关心的就是这个,盐灶越多越好,多了盐才能保障军供民食。当时的情况是整个中国沦陷了一半,沿海一带的盐场几乎被日本人占领,而内地最大的盐场就在川西南这一带。

  缪剑霜是刚刚新上任的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局长,这位老盐吏可不是等闲之人,有人说他刚毅正直,有人说他独断专横,但乱世之际大概是需要厉害角色的。这次新官上任,他自然也要烧上三把火,为了抗战大业,缪剑霜准备给盐灶减免税收,给盐商贷款、补贴和奖励,目的是让盐灶继续冒烟,达到增产抢收之目的。

  在桥镇的考察中,缪剑霜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起草战时盐业计划,这是中国战时经济的一部分,时间紧迫任务重大。但此刻,他显然被这只斑鸠牵到了很远的地方。一个中国盐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居然对那只鸟发生了兴趣,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他们想,缪局长到底在想什么呢?难道斑鸠跟抗战还有什么关系?

  这时,缪剑霜又抽了抽眼镜说,还有什么故事?都讲来听听,我真的想听听……(未完待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倾听和讲述
获全国主题征文一等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首次面向个人开放预约
桥镇的三个名词
第五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乐山日报文化02桥镇的三个名词 2022-07-10 2 2022年07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