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和平 文/图
人物档案
王献民,89岁,乐山人。现为乐山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客座教授、中国书画摄影家协会一级书法师。获各类书画大赛一等奖、金奖100余项,有作品入选各类选集。
责任和情怀
“父母生育了7个孩子,我是老大,为减轻家中负担,我13岁就进厂做童工。”回忆过去,王献民十分感慨。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党代表入驻工厂宣讲政策,王献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1956年光荣入党。之后不久,他被调往五通桥火柴厂,成为厂里的第一个党员。1965年,因工作表现突出,王献民又被调到四川省国营建南机械厂负责党建组织工作。
“那时候没有杂念,一心想着如何干好工作,为党增辉为国出力。”工作中,王献民始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带领机械厂职工积极搞生产,为三线建设输送所需的生产物资。生活里,他秉承优良传统,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儿女、孙辈纷纷光荣入党,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
退休后,王献民一如既往地通过报纸、电视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和抗击新冠疫情中,他数次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情怀。至今,王献民还保留着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是每天起床洗漱后都要将党员徽章庄重地佩戴在胸前,直至晚上睡觉才取下;二是坚持用书法体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心得。
人书合一
常年的艰苦奋斗,让王献民养成简朴务实的习惯,但唯独对书法和学习比较“奢侈”。1985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成立,王献民是第一批学员。平常,王献民更多的消费就是用于购买字帖和历史文献书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厚积而薄发,方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修为。“这样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用于书法创作。”自2009年参加全国书画界题贺比赛以来,王献民的作品多次获奖,荣誉接踵而来。其作品曾入编《情系夕阳——中国老年名家书画集》《红色经典——中国共产党先锋人物》《东方艺术大师》《当代艺坛百家》等书画集刊,同时获得“当代艺术先锋”“十佳艺术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子女心中,王献民一直是全家人的榜样,子女们用四“纯”一“正”来形容父亲的一生:“第一个‘纯’是对党忠诚、专一;第二个‘纯’是信念执着,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第三个‘纯’是对待工作,一辈子信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企业、情系职工;第四个‘纯’是情趣爱好,酷爱书法,退休后笔耕不辍;一个‘正’字,就是凡事正做、凡言正说、凡行正道、凡心正悟。”
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89岁高龄的王献民泼墨挥毫写下“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八个大字。王献民的儿子王晓锋自豪地说:“这既是父亲告慰自己光荣的66年党龄,更是诫勉儿孙后辈要学思践行,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