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戴余乐)“因为医生及时抢救,让我脱离了生命危险,也没有留下后遗症,太感谢了。”近日,59岁的苏女士突然偏瘫,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为抢救其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苏女士恢复良好已办理出院。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苏女士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在市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上午10点10分,苏女士突然出现左手、左脚不能活动的情况,双眼视物模糊,说话口齿不清。主管医师警觉地发现苏女士的病情变化,结合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并有瓣膜置换手术,近期为了进行结石手术停用了抗凝药物的病史,高度怀疑急性脑卒中,立即请神经中心会诊,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当日11点23分,苏女士完成CT检查,在神经中心神经内科会诊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完成了头颈部增强CTA检查,神经中心脑血管病科会诊后建议有急诊取栓指征,家属立即商量,并同意手术治疗。13点,脑血管病科为苏女士开展急诊取栓治疗,打通堵塞的“生命通道”。术后苏女士左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立即感到左手、左脚能动了,说话也清楚了,经过精心治疗康复出院。
这场惊心动魄的接力抢救获得成功得益于市人民医院卒中绿色通道。2018年该院成立神经中心,以神经中心为抓手建设卒中中心,不断优化中风急救通道,当年即获“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授牌,2019获得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正式授牌。目前,神经中心能完成取栓、溶栓等所有急性脑卒中(中风)技术,并带动区县医院共同做好脑血管病防治,降低了居民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 关 链 接
哪些患者可能发生院内卒中?
1. 长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本人或家属不重视、控制不佳者易发生卒中(中风)。
2. 有肥胖、吸烟、嗜酒、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容易诱发卒中(中风)。
3. 心脏瓣膜病变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因各个原因须停用抗凝药物患者为院内卒中(中风)的高危人群。
4. 房颤、房扑未行长期抗凝治疗患者,该类患者初始服用抗凝药物时也是高危人群。
5. 肿瘤患者也是院内卒中(中风)高危人群。
如何及时识别卒中,远离潜在“杀手”?
卒中典型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耳鸣,突发的视感障碍,呕吐,认识能力缺失,半身不遂,意识障碍,流口水,失语,吞咽呛咳,失用等。
当身边的人出现口歪眼斜、口齿不清这类变化时,不能掉以轻心,抓紧去医院治疗;如果出现偏瘫、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首先保持冷静,紧接着打120,别乱动,少移动,侧脸躺。如果病人意识清醒、能够沟通,可以向他解释情况、予以安慰,让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脑卒中发生后,在 3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治疗在内的有效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