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径
昨(29)日,位于夹江县漹城街道的四川省百岳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岳茶业”)生产车间内茶香浓郁,一条全自动生产线紧锣密鼓加工着出口绿茶。“10小时能生产干茶35吨。”百岳茶业总经理薛毅介绍,“机械化投入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茶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壮大茶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练好内功沏好茶,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乐山茶持续飘香海内外。
机械化助力茶业提质增效
夹江县是我市茶叶大县之一,拥有茶叶基地30万亩,年产量达4万多吨。全县26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不断升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全市出口茶龙头企业,百岳茶业引进了全国首条全自动化出口茶精制加工生产线,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自动化、清洁化、质安化、智能化,年产可达2万吨。据薛毅介绍,公司计划新建产品研发中心、出口包装生产线、名优茶生产线等,打造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全产业链。
2021年,夹江县间接、自营出口茶产量3.5万吨,出口额达11.03亿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省第一。夹江茶叶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得益于当地机械化采摘水平的提升。
每年夏秋茶开采时节,机械化采摘便成主力。“一般来说,春茶占全年茶产量的40%,夏秋茶占60%,而产值则分别占60%、40%。”夹江县茶叶协会会长方义开介绍,“春茶市场价格高,茶农采摘意愿强,比如今年春茶鲜叶每斤能卖120元,人工费就超过了40元。过去夏秋茶由于量大价低效益不高,很难吸引茶农采茶。机采和夏秋茶加工企业的出现,填补了市场空缺。”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机采茶园面积60万亩。我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机采技术应用,大大提高采摘效率,缓解采摘洪峰,缩短采摘周期,促进茶产业增产增收。
专业人才支撑茶业振兴
乐山是四川省茶叶重点产区,现代科技背景下,茶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需要科技支撑,而科技则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支撑。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近年来,我市大力引进茶产业人才、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同时,越来越多的“茶二代”“茶三代”投身到茶行业,茶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虽然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大量人工被机器替代,但制茶师在整个加工流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高级制茶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手工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敏近年来致力于培养手工茶制作技术。他说:“希望通过培训让更多人掌握更好的手工制茶专业技术,带动茶产业发展。”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王敏等制茶匠人以“老带新”方式培养了很多制茶技艺传承人,连续2年组织茶农、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参加各类比赛,提升制茶技艺,提高行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