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鑫)3月16日,身在成都的四川大学学子们通过远程连线、线上采风的方式,领略了峨边彝族自治县璀璨的非遗文化、美丽的人文风光,赏析了一堂精彩的小凉山彝族刺绣“指尖艺术”课。
在峨边黑竹沟镇依乌村,一群穿着美丽彝族服饰的绣娘们围坐成圈,低头专心刺绣,时不时就绣法技巧、纹样配色进行交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主讲教师蔡端懿携手小凉山彝族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阿赫秀枝,远程连线川大“设计与媒体艺术系”学生,围绕课题“小凉山彝族刺绣纹样的创新应用研究”,开展小凉山彝族刺绣艺术文化直播课,探讨小凉山彝族刺绣纹样创新应用。
直播课上,阿赫秀枝向大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小凉山彝族刺绣纹样的涵义和小凉山彝族文化。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在线观摩了绣娘们娴熟的刺绣技艺,并与绣娘们线上互动交流,近距离感受峨边小凉山彝族刺绣的历史、工艺、色彩、纹样。
通过这种网络直播、现场教学、非遗传承人参与线上互动等形式,全面展现了小凉山广阔的天地、美丽的风情、厚重的人文,丰富和延展了高校艺术课程教学内容,让疫情期间不能深入田野的大学生充实了的知识库。“通过高校、企业、地方多维合作,构建和打通峨边非遗政产学研用多元转化的途径,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品牌设计的振兴,也必将助力彝区乡村振兴。”蔡端懿表示,建议峨边继续扩大和高校、企业的携手合作,推动非遗文创设计创新,架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方式之间的桥梁,让小凉山彝族文化焕发更加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