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读王晓霞散文集《心海观潮》有感
~~~(组诗)
~~~
~~~
~~~
     
2022年02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边喝茶去
张建红

  ■ 张建红

  与茶相配的,除了气味相投的茶友之外,最搭配的是读书和写作。近几年读了不少的书,功劳要归之于茶。人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我读书写作的仪式就是喝茶。

  古人说“七不出”,意思是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里这七件事没有安顿好,就不要出行。可见,茶早已深度契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按一般道理来讲,茶不外乎解渴的饮品,与白开水的作用并无二致。但古人生活雅致,喝茶喝出了文化,影响至今。唐朝陆羽写了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名之曰《茶经》。古代典籍以“经”命名,并不多见,可见此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自然,我也是爱茶之人,常常一边喝茶去。

  去年到成都拜访一位朋友,茶过三巡之后,便要外出就餐,朋友要求大家把杯里茶喝完,我不解,朋友说道,这个红茶,可是8000元一斤的。我愣了一下,你不说,我还真没有喝出8000元的感觉呢。感谢朋友的真诚相待。一般来讲,商品的价格与品质是成正比的,但在茶这里,却有些行不通了。在我看来,8000元与80元的区别,可能更多的在于品牌、包装、炒作之类了吧。俗话说,朋友好了,喝白开水都是甜的。喝茶也是一个道理,主要看与什么人一起喝了。

  我喝茶,其实也是要挑挑拣拣的,也并不是什么茶都喝。我挑拣的标准,是看这茶是不是符合我的口味,而不以价格论。朋友从台湾带回来一种冻顶乌龙茶,包装挺好看的,估计价格也不会太低,但我就不喜欢,嫌其甜了。茶之味,还是淡一点好,厚一点好。现在好多人喜欢大街上那种奶茶店的饮品,味道就比较浓郁。不同品类的茶,它们的区别,只能让人慢慢去品,牛饮是不行的。不像海椒花椒什么的,随便一尝便感受到了。厚呢,是淡味后面的丰富性,那种细细品味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感觉。概括起来,喝茶是要慢和静的,除了纯解渴之外。犍为的茉莉花茶特别好,闻之香而清爽,视之如碧潭飘雪,品之如饮仙泉。普洱、铁观音、白茶、红茶,也各有其美。

  我喝茶,也要挑茶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上班,忙里偷闲也是要喝茶的。但在办公室自然不能搞得张扬。我不用保温杯,不用大玻璃杯,更坚决不用纸杯。前段时间去清溪古镇游玩,专门去了一家背街卖瓷器的老店,我问老板,有没有前些年没有卖完的盖碗,老板从阁楼上找出两个据说是20多年前的白瓷盖碗,就剩下两个没人要。我喜出望外,两个全要了,老板只收了10元钱。买回来之后,一个送给爱茶的朋友了,一个就留在办公室泡茶了。这个盖碗啊,通体洁白,上绘青花竹枝两杆,茶船和茶碗棱上各有一道青花圆圈,器形修长,有亭亭玉立之姿。用它在办公室泡茶,不会太打眼。放一小撮茶叶,开水一冲,茶叶上下翻腾,再用茶盖轻轻在茶汤上刮两下,茶碗便发出低脆的声音,再轻轻抿上一口,山林之气顿生,至此,工作的疲惫还余多少?如果是在家喝茶,会更讲究一些,也许会用上宜兴的紫砂壶,用上古玩市场上淘来的宋代的西坝窑茶盏、清代青花茶杯、民国的粉彩茶杯、现代的建盏,全都根据当时的心情和茶的种类来选择。

  与茶相配的,除了气味相投的茶友之外,最搭配的是读书和写作。近几年读了不少的书,功劳要归之于茶。人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我读书写作的仪式就是喝茶。夜晚,家人在客厅看电视聊天,我就关上书房门窗,进入我的境界。去年,厚厚的三部《三体》,喜怒哀乐的《苏东坡新传》,玄之又玄的《老子》,淡淡哀愁的《西湖梦寻》,如此等等,都是在茶的陪伴之下读完。有时读书忘记了喝茶,想起时茶已凉,那时,凉茶也觉宜人,有酒醉人的感觉,我以为是寒夜读书茶当酒的诗意。

  柴、米、油、盐、酱、醋就是生活,不免有些单调泛味,如果有了茶的点缀,那就是七彩的阳光了。所以,我常常一边喝茶去。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人生如潮,岸边观景
炊烟勾勒宁静与和平
读书与下棋
龙舞山寨
一边喝茶去
乐山日报海棠03一边喝茶去 2022-02-27 2 2022年02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