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开放的33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4.0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945.79万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34.66%、51.73%。
●假日期间,设置“心连心”旅游服务岗200个,1500余人次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门票预订等优质服务。
●文旅市场调度有力、文旅产品推陈出新、文旅市场温暖有序,乐山旅游迎来新年“开门红”,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80余次。
■记者 杨心梅
2022年春节假期,我市坚决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旅游厅工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保畅通、保安全、保服务质量”总体要求,用心用情做好假日旅游各项工作,顺利实现防疫、旅游“双胜利”和新年“开门红”。
应时应景 乐山年味活动多
上午在充满市井气的街巷里漫步,下午能欣赏峨眉河边的鱼鹰表演,晚上或许还会与街头路演不期而遇……春节假期的市中区苏稽古镇活动丰富,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成都游客林女士在苏稽古镇待了两天后,有些依依不舍,她表示,“美食很多、民俗表演精彩,乐山的年味很足!”
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不少游客心中。此次春节假期,我市就群众对“年味”的独特需求,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尽显“年味”的文化“大餐”。
在嘉定坊、上中顺特色街区,汉唐花灯集市、“共享嘉州好时光”街头路演等新春活动人气满满;在罗城古镇、苏稽古镇、乐山大佛景区,狮舞、龙灯、武术表演等民俗拜年展演丰富多彩;敦煌壁画里的峨眉山石窟艺术展、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美食展播、百姓网络春晚等系列活动同样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今年春节假期,我市首次在疫情发生后于大年初一开放凌云寺、乌尤寺等寺庙祈福场所,满足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出游需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紧转第2版) (紧接第1版)
假日期间,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12.1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79.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34%、39.37%。
与此同时,积极呼应北京冬奥会的主题,黑竹沟景区通过举办“黑竹沟冰雪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雪地徒步、温泉康养,景区较去年同期接待人数增长167%。峨眉山景区的滑雪场也专为亲子家庭量身定制丛林穿越、儿童溜索、雪地转转等冰雪项目10余个,成为“亲子游”热门地。
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春节假期,我市擦亮乐山“中国特色美食地标城市”金字招牌,张公桥、嘉兴路、东大街等美食街区吸引市民游客慕名打卡,各地农家乐、餐饮店生意火爆。全市纳入统计的23家重点民宿平均入住率达到67.71%,同比增长11.69%,不少特色酒店、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
温暖有序 宠客服务再升级
大年初五,德阳游客张先生一家来乐旅游,行车途中发现每到一处景点都有交警特制的提示牌指明方向、告知停车场位置。“以前就听朋友说过乐山‘宠游客’,没想到亲身体验更加温暖。”
——坚持贯穿宠客暖客服务,春节假期,我市各区县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市中区、峨眉山市免费开放停车位2727个,对2756起外地车辆轻微违章“只警示、不处罚”,倡导市民错峰出行、让路于客,为来乐游客“腾出一座城”。
——坚持“引导先行、疏导为主”的缓堵措施,我市通过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等,提前发布来乐旅游交通线路,做好景区内外旅游车辆调度,确保旅游交通畅通。
——坚持急游客之所急,想游客之所想,我市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设置“心连心”旅游服务岗200个,1500余人次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门票预订等优质服务。
既有温暖也有态度,春节假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样得到游客点赞。
“景区还能测核酸,一下子就觉得又方便、又安全。”大年初一下午,绵阳游客朱女士在经过亮码、测温、佩戴口罩等环节后进入乐山大佛景区游船中心购买当天的游船票,目光不由被景区的大佛先锋宠客驿站吸引,并连连表示赞赏。
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春节假期,我市相关部门采取暗访、明察等形式督促A级旅游景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文旅场所严格落实“预约、错峰、限流”和“三多两有”要求,确保验码扫码、体温检查、规范口罩佩戴、一米线、场所通风清洁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坚持“小题大作、吹毛求疵”理念,我市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巡查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15人次,检查演出场所、文物单位、旅行社等涉旅经营单位962个,重点检查导游、旅游包车等规范执业情况,努力营造放心舒心的旅游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