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乡村振兴·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通桥区竹根镇
推行“五微”模式
乡村振兴有“形”有“魂”
柴昳 汪靖东 章綦
村民身边的微型花园亮相翻身村
青龙村平整土地,“荒地”变微菜园
龙门村农耕、村史故事墙勾画美丽乡愁

  ■ 柴昳  汪靖东\文  章綦\图

  村道整洁、古树婆娑、风景如画、业兴家美……新年伊始,笔者走进五通桥区竹根镇,到处是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去年以来,竹根镇结合“五清”行动,从细微处着手,探索推行打造“微公园”“微田园”“微庭院”“微景观”和开发“微故事”的“五微”模式,把乡村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变废为宝”,把竹根故事、乡村文化“唤醒激活”,让乡村振兴有“形”又有“魂”。

  建好“微公园”  提升村容村貌

  整合争取各类资金40万元,经深入调研后形成规划设计和建造方案。动员村民共同参与,按照“小而精”原则,结合地形特点和各村特色,在村主要干道旁选取400平方米的荒地,建造集植物、艺术和文化为一体的“微公园”4座,让村民享受“出门入园”的惬意生活。通过“村民说事”、坝坝会等征集党员群众关于改造建设的意见建议,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4支,对“微公园”进行养护,形成人人共建美好环境的良好氛围。

  划好“微田园”  营造诗画意境

  开展“五清”行动以来,竹根镇聚焦破解农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这一“老大难”问题,大胆尝试探索,统一规划、统一平整村民房前屋后土地30亩,打造竹篱圈围的“微田园”160个。实行村民“包干长”制度,让村民各自在房前屋后的“微田园”种植瓜果蔬菜,并定期评选“模范种植户”,带动村民参与美化环境的积极性,“前庭后院,瓜果飘香”的现实场景既增添了农家情趣,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营造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画意境。

  改好“微庭院”  建设幸福家园

  利用本土人文资源,聘请专家参与设计,组织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风貌改造,融入根雕、盆景、竹编、书画作品等元素,组织美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在房墙手绘乡村振兴主题彩画,创建了一批具有乡土气息、盐乡特质、水乡韵味生态小院、文化小院、民俗小院。培树“微庭院”中心户、示范户210个,示范带动广大村民自发拆除塑料棚、清理杂物,主动进行自家庭院改造、参与乡村风貌美化,实现村庄整体美丽、村民幸福指数整体提升。

  塑好“微景观”  扮靓美丽乡村

  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合理的原则,就地取材选取镇域内3亩撂荒地进行改造,融入农耕文化、古建筑文化、好家风好家训等特色乡土元素,打造了二十四节气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墙等“微景观”20个,真正让乡村“活起来”“亮起来”“美起来”。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幸福竹里”“砖瓦窑旧址”“月牙湾观景台”“农家乐文化步道”等特色“微景观”,打响乡村旅游名片,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拍照”,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讲好“微故事”  传承文化基因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挖镇史、村史,将发展历史、乡贤榜样、家风家训等内容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微故事”30个,通过文化长廊、村党群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展示,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夯实乡村文化底蕴。围绕村“两委”带头致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主题,开发《龙门村乡村文化发展史》《翻身村农家乐发源史》等“微故事”,组织故事主人翁现场讲述,发挥榜样典型的引领作用,教授致富经、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以乡村文化之根铸就铸牢乡村发展之魂。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乡村振兴·广告
   第04版:时事·广告
绿色种养循环 闯出致富新天地
推行“五微”模式 乡村振兴有“形”有“魂”
西蓝花高产技术要点
图片新闻
公告
遗失声明
公告
乐山日报乡村振兴·广告03推行“五微”模式
乡村振兴有“形”有“魂”
2022-01-05 2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