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薇 赵径
乐山山美水美,如今,城镇、乡村更美。五年来,乐山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幸福感倍增。
诗意乡村织锦绣
“以前村里人总羡慕城里人,因为城市有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便利的交通。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村和城市各方面的差距都在逐渐缩小,现在我们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井研县周坡镇周坡村村民李银香说。
漫步周坡村,古朴的树桩摇身一变,成为整洁的道路围栏;破旧的瓦片经过充分利用,堆叠成特色花园和菜园;废弃的轮胎换上彩色“新装”,成为村里的景观“新宠”;极具井研特色的农民画,既装饰了庭院又传播了乡村文化……乡景乡愁乡趣,步步皆风景。
周坡村是乐山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剪影。
走进嘉州乡村,农业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乡风乡情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一幅幅令人振奋的“乡村振兴战略”新图景渐次展开,把沃野变成了令人向往的诗意乡村。
五年来,乐山市“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35万亩、毛茶产量14.1万吨、毛茶综合产值80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3.04%、42.1%和26.3%,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1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73万亩,井研县入选国家级晚熟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川佛手、川牛膝种植面积全省第一……全市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
2020年底,全市6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获评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1个、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22个。
全市3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累计获得省级专项资金2.05亿元,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中峨眉山市符溪镇、犍为县罗城镇和夹江县新场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城镇。
97%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5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18.4万户农村户用厕所实施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4%,近2400座乡镇公共厕所完成新(改)建,全市二类地区基本消除旱厕。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864户、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33亿元,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14965户、较全省任务提前2年完成,新村建设扶贫专项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先后两次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城市更美更宜居
五年来,乐山城市变化令人瞩目。按照“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和“山水园林宜居”的发展定位,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截至2020年底,乐山城市建成区面积为79.8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53.09平方公里),全市城区(县城)人口为113.0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五年期间提高了7.7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年均完成城建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相继竣工投用了高速乐山城区连接线一期、乐沙生态大道、嘉瑞大道、青衣江大道北段一期、檀木南街等“外循环”路网工程,相继完善了凤凰路北段、瑞祥路、陆游路、宝莲路、杨山路等片区等“内循环”路网。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新建投用公厕67个、停车场26个、新(改)建农贸市场12个。
乐山主城区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完成嘉州绿心公园绿色生态整治一期工程、嘉瑞大道景观工程等项目建设,嘉州绿心公园、老霄顶公园创建为省级重点公园。实施“绿秀嘉州”工程,凤凰路、白燕路、春华路等18条街道呈现“一街一景”。乐山老城区逐步实施“腾空建绿”,建成陕西街游园、全华巷游园、普贤街游园,完成乐山主城区亮化提升工程,夜游三江、上中顺特色街区精彩亮相。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7.35平方米提升到14.8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8%。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累计实现建筑业产值1213亿元,完成房地产投资约800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303.2万平方米。根据税务部门统计,房地产、建筑业累计纳税20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6.7%。
城乡污水处理、住房安全等民计民生不断改善。投资20亿元全面完成城乡污水三年推进计划,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1个,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住房保障更加有力。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52305套、公租房分配入住22060户、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715.57万元。
如今,一座交通网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呈现在世人眼前。对乐山人而言,这是一个既适合都市生活又能记住“乡愁”的宜居宝地、宜居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