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综合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乐山市庆祝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发言摘登
~~~
~~~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路泥泞,一路芬芳,他们一直在路上
乐山市庆祝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发言摘登
王晶 龚启文

  ■ 记者 王晶/整理 龚启文/图

  编者按

  今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11月5日,乐山市庆祝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马波出席会议并表达了对乐山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爱和殷切期待。会上,来自省、市、县(市、区)新闻战线的新闻工作者代表发言,讲述亲历故事、分享内心收获、感悟使命担当,表达了继续讲好乐山故事、传播乐山声音、展示乐山形象的坚定信念。本报今日对发言进行摘登,以此庆祝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

  青年记者的使命

  ■ 王卓然(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七年记者生涯,我用摄像机记录着乐山城的发展变迁,市中区各个镇街、乡村都留下了我的脚印,为我的青春挥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曾两次到美姑县采访,市中区援彝工作组有不少干部驻守在那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喝不上自来水、洗不了热水澡,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但所有人的心都是滚烫的。通过镜头我们看到美姑群众居住环境美了起来、经济产业发展了起来。因为结对帮扶而播下的友谊种子,也在彝族地区萌芽生长开花。此刻我想到的两个字,叫“见证”。

  新冠疫情期间,我深入隔离点,裹着厚厚的防护服,用镜头记录隔离点最真实的画面;去年“8·18”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我和同事到滨江路赤脚进行报道,内容被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采用…… “到现场去!”是我的追求,对现场感的渴望已成为我职业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才让一个个故事在镜头里鲜活、让一幕幕画面在屏幕上流动,让彼此的情感产生共鸣。此刻我想到的两个字,叫“记录”。

  我也是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老师,是青年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是“老街改造”“青年小客厅”“脚步丈量乐山”一系列创想活动的组织者。城市孕育了青年的成长,作为青年的我们,也要力所能及地反哺这座城市,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当代新青年的“初心”。此刻我想到的两个字,叫“担当”。

  很荣幸成为新闻工作者,有机会为大家讲述嘉州故事、传递嘉州声音。我始终坚信,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在坚守中做好每一次采访、在创新中写好每一篇稿件,在“温度”中刻画每一寸“深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在时代前列,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荣!

  脱贫有多难  我们有多拼

  ■ 耍惹乌沙(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我从事基层新闻工作只有五年时间,可以说是新闻工作者中的新人,但在这五年中我看到了峨边“一步跨千年”的华丽蝶变,也在一线采访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峨边作为全市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也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我想,如何把党的政策向老百姓宣传好、怎样把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传递好、如何将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引领好,是我们基层新闻从业人员最大的课题。

  黑竹沟镇古井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第一次扛着摄像机来到古井村时,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行路难、住房难、生活难、看病难,然而最难的是,群众的思想很难转变。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借助少数民族优势,我在群众中打起了“亲情牌”,把县域内其他靓眼村庄以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全体村民观看。找准“德古”采访对象,向他们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我在古井村驻地采访的近一个月,感受到了村民思想的变化,我觉得这是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最好回报。

  作为新闻从业者,我记录的不仅是峨边脱贫攻坚中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传导凝聚起了党政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拼、群众苦干的精气神。在峨边,“脱贫有多难,干群有多拼”,我们的记者也有多拼。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们更应该讲述好人民群众迫切的生活需求,传播好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用独特的眼力、稳健的脚力、智慧的脑力和平实的笔力为时代发音,努力提升自我,做党和人民最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善用新媒体  筑牢主阵地

  ■ 秦婷(乐山新闻网)

  今年是乐山新闻网成立十五周年,也是我成为新媒体人的第十五个年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善用新媒体多平台,准确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及时反映群众的心声,让更多的人认识乐山、了解乐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乐山互联网上短时间内出现了不少不实和错误的信息。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放弃假期,一心扑在新闻舆论工作前线,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利用“乐山发布”等平台连续编发信息通报、官方辟谣等稿件,利用“海棠社区网络对话平台”,通过组织、分析、研判、筛选,向市委、市政府上报网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近千条,并精心策划组织了12场“网络集中对话”活动,让广大网友的疑问迅速得到职能部门的权威解答,用有理有据的事实有力回击了各类不实谣言。

  去年“8·18”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我牵头借场地搭建起乐山新闻网临时集中办公点,加班加点组织编发灾情、抢险、救援等重要新闻稿件数百条;参与72小时不间断视频直播,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让市民第一时间了解乐山抗洪抢险情况;通过策划系列图说和短视频,记录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同舟、合力抗洪的动人场景。不管面对多大的艰辛,我们始终恪守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朝着新目标不断努力,在业务上持续精进,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为推动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网络媒体力量。

  我们一直在坚守

  ■ 王丹妹(乐山广播电视台)

  在《新闻天天报》记者岗位上干了七八年,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今年6月份,我采访了苏稽一位86岁卖粽子的老人陈少洪,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的粽子始终只卖5毛钱一个,他说家里不需要他卖粽子挣钱,他只是希望有事做,求一个踏实心宽。这次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在温暖我的同时,还能通过我手中的镜头传播给更多的人。

  “有事您请说,新闻天天报。”这是我们栏目的一句口号,而它也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去年年底,我们接到了一个沙湾踏水镇打来的求助电话,十岁小男孩杨滨豪的妈妈得了胃癌,为了治病家里变卖了一切值钱的东西,父亲一直没有放弃,杨滨豪听说一种草药可以治母亲的病,每天都会去田边池塘找草药。通过我们的采访报道后,很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杨滨豪的母亲筹集了近5万块钱的治疗费用。后来这个小男孩带着爸爸妈妈为我们送来了锦旗,这为我们媒体人的坚守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2020年春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返回了工作岗位。那段时间,大家都把自己隔离在了采访现场、单位。一个月后,我见到了女儿,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相信,等她长大后一定会为记者妈妈感到骄傲。

  时代在变,媒体在变,但记者的职责未变、初心不改。我们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坚守舆论阵地,为推动乐山社会进步作出新的切切实实的贡献。

  把点滴瞬间化为永恒使命

  ■ 周洁(乐山日报社)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消防员,受他的影响,我也渴望成为一名能照亮别人的平凡英雄。所以,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乐山日报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新闻记者。

  心中有信仰,新闻有力量!在时政报道中,我们创新报道形式,让主流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把笔尖对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领域,为建设美丽乐山注入正能量;我们聚焦乐山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推动乐山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2020年春节,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我们的前端记者奔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后方编辑全员待命,24小时滚动发布消息。那时,我们对病毒和防护还没有更深的了解,心里也带着一丝丝恐惧,但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越在危险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冲锋在前,彰显党报党端的担当。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采访发生在2014年,市中区有位群众叫代德高,是一名残疾人,他想为98岁高龄的母亲过一个热闹的生日,但由于身体残疾、囊中羞涩。所以,他给我们打来电话求助。

  我们被老代的孝心打动,决定为他的母亲举办一场“贺寿演出”。我们在报纸上讲述老代的故事、征集热心市民贡献节目……一个由我们组建的临时演出团队完成了这场“贺寿演出”。在那个寒冬,老代的孝心、热心市民的爱心、寿星老人家的开心,带给我们太多的温暖。这样的感动,我们每一天都在记录着。

  13年新闻工作生涯,我从纸媒记者到新媒体编辑,从台前到幕后,从单一“采写”变为了“采写、编辑、拍摄、播报、发布”,十八般武艺样样要拿得出手。

  时代在召唤,媒体应有为!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捍卫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人间正道,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乐山故事,传播乐山声音,弘扬乐山精神。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乐山外宣最强音

  ■ 曾小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驻乐山办事处)

  去年7月1日,我从成都来到乐山,成为一名新乐山人和一直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分享笔下和镜头里的乐山故事。

  第一个关键词是“进圈”。2009年我第一次来乐山采访,来回车程将近6小时。如今最快46分钟就能回到成都。这46分钟,是乐山从“通道末梢”跻身“次级枢纽”、跑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的精彩实践。行进过程中,乐山产业实现转型跨越,“硅谷”“堆谷”巍然成势。驻乐媒体记录着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为乐山唱好“双城记”贡献了重要力量。

  第二个关键词是“出圈”。在刚过去的两个月,乐山持续打响旅博会、西博会、“十一”黄金周三大战役,凭美景美食成功“出圈”。今年“五一”前夕,乐山市委首提“三保”措施,系列惠客措施随之出台。我们认为,这不仅展示了乐山的格局与胸怀,更是一座老牌旅游城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敏锐捕捉到这个信号,四川日报率先包装乐山“宠游客”概念。一天内,9家驻乐媒体迅速跟进,“宠游客”的百度词条超过300万。温暖,成为乐山城市新标签。

  第三个关键词是“破圈”。机关没有围墙,形成乐山独特的城市风景线。推倒的是围墙,打通的是民心。乐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心连心”服务成为乐山靓丽名片。民本情怀的基因从哪来?今年,四川日报全媒体在一版和要闻等重要版面多次刊登乐山“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实践,用百姓生活生产的变化故事,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尺,展现乐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

  感谢乐山。这片热土,为我们提供了新闻富矿。扎根乐山。这片乐土,滋养着我们事业的发展。我们将持续创新机制体制,联合央媒、驻乐媒体、市县媒体,构建中、省、市、县四级外宣联动平台,共同做大乐山外宣“朋友圈”,将乐山好声音传播得更响更远。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4版:教育
一路泥泞,一路芬芳,他们一直在路上
采购公告
党旗高扬风帆劲
乐山日报综合新闻·广告03一路泥泞,一路芬芳,他们一直在路上 2021-11-08 2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