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年10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丰富的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关爱长辈,在心中种下“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种子。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爱护。老人曾经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很多老人在退休后还继续发挥余热,通过“五老志愿者”或其他志愿服务,为关爱留守儿童、资助贫困学子、关爱残疾孩子等爱心事业继续贡献力量。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繁忙,家里的孩子大都由老人帮忙照顾。老人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们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甘于奉献等精神品质,值得孩子们学习和传承。
而要将老一辈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将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学科教育中,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学会知恩、感恩,感受生活的美好,感恩他人的付出。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征文、亲子游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不光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感染作用。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浓厚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身处在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等良善教育的熏陶中。家长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尊敬、孝顺、关爱老人,用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传递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同时,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别人的付出和努力,增强责任意识,成为真正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