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和
1934年12月14日,发生在夹江县与青神县交界的西山一带震惊全川的“西山农民武装起义”,是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时期夹江县和青神县的一段光荣历史,是两县人民无法忘却的红色记忆,是屹立在两县人民心中的永恒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前夕,夹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挖掘“西山农民武装起义”红色资源,以图书的形式缅怀西山先烈、宣传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西山革命先烈的精神常在,人民英雄的丰碑永恒,激励我们及我们的后人,在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道路上不懈奋进。
我与夹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原夹江县政协主席吴宴平商量后,决定请夹江籍的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讲师团团长赵志强撰写这本书。
赵志强是一名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老共产党员,是一名长期在党的宣传思想战线上奉献心力的老宣传干部。2008年退休后,赵志强发挥自身优势,奉献宝贵余热,热心革命文学创作。2015年出版长篇纪实小说《热血丰碑》,因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倾情传承红色基因,于2018年获市政府“第七届郭沫若文艺奖”。2019年,他又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创作出版了宣传夹江悠久纸业史、厚重纸文化的《大特写:千年纸乡》。
当我与赵志强提及希望能为家乡再做贡献,创作一本可读性强宣扬红色西山的纪实文学作品时,他欣然应允。
赵志强没有让我们失望,经过半年努力,完成了30余万字的书稿,并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发。《血沃西山》一书在夹江面世,受到广泛好评,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赞赏。
大家认可《血沃西山》一书,因其具有厚重的史学价值。为了使作品记述的内容真实可信,经得住历史检验,赵志强在写作前,认真查阅“西山农民武装起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研读梳理,还到新场镇进行实地考察。写作中,他对每一章节的内容,特别是对西山农民武装暴动的起因、暴发及失败过程的记述,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乐山历史》展开。书稿完成后,为了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自己的写作负责,他又将书稿呈递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审稿。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组织有关人员审读书稿后,给予了“该书尊重历史,较为客观地还原了中共地方组织于1934年冬在夹江、青神交界的西山一带,领导劳苦大众进行武装起义,并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的历史事实……讴歌了革命先烈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具有时代正能量”的充分肯定,使《血沃西山》一书在历史的真实记述中,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厚重史学价值。
大家看好《血沃西山》一书,因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书的文笔生动,真切感人,吸引读者,在写作过程中,赵志强殚精竭虑,倾情付出。写景,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写人,男女老少,各有特点;写事,先烈们的精气神,跃然纸上。如在记述毛慈影、邱骏、赵汉生三位先烈被带出监狱,押赴刑场时写道:“天下着小雪,出奇的冷。青神县衙死牢,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在殷红色的悲凉土地上,闪着寒冷的银光。天蒙蒙亮时,死牢的门打开了。一股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入牢房,星星点点的雪花飘落进来,依恋在毛慈影飘逸的发梢、坚毅的脸上。几个全副武装的宪兵站在门外,一脸凶相。两个宪兵走进牢房,给毛慈影带上脚镣手铐,正要把她抓起来押走。毛慈影用力拂开他们的手,怒吼一声:‘把你们的手拿开,我自己会走!’说完,毛慈影挺立起来,平静地理了理衣襟,用双手梳理了一下头发,拖着脚镣,迈着沉稳的步伐,坚毅地走出了牢门。”作者用以景抒情、以情壮景的文学艺术手法,把先烈们就义前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生动地刻画在书中,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大家赞赏《血沃西山》一书,因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在写作过程中,赵志强倾注了自己的深厚情感,饱蘸一腔热血,满怀对党的深情厚意,以及对革命先辈的由衷敬仰,用文字讲述了红色西山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如在写毛慈影等先烈牺牲时,如此落笔:“枪声响了。年仅19岁的毛慈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为之奋斗的理想,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她热爱的土地。……年轻生命诚可贵,虽死犹荣放光辉。人民的英雄毛慈影、邱骏、赵汉生,在敌人的屠杀中倒下,壮烈牺牲。他们把对党的拳拳忠心大写在党的史册,把为革命誓死如归的铮铮铁骨留在了西山热土,把自己的忠魂、民族魂劲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万里长空。” 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读之动人心魄,引人仰望。
《血沃西山》一书,恰到好处地将史学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融为一体,引人注目。赵志强在该书自序中说:“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扬民族之魂,固中华之本,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仰望崇高,是本书的立意所在,主题所在,更是本书的价值所在。”《血沃西山》一书创作的目的达到了,价值实现了。该书以史明鉴,以史为动力,唱响了一曲红色西山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