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波 文/图
山水是自然之物,其磅礴的气势总能打动人心。连日来,一组画家寄情山水、流连于田野创作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创作者何成庆,地道的乐山人,30多年来,他提笔挥墨,写尽山水之态,将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观其作品,有如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近日,记者来到中心城区天地人文化街成庆堂,走近何成庆和他的山水世界。
热爱家乡 追求自由
乐山古称“嘉州”,有“海棠香国”的美誉,因山而名、因水而兴、因佛而名扬天下。山与水的交融,诞生了古韵嘉州的优雅兴盛。何成庆出生于乐山城区,家乡巍巍的大佛、秀丽的峨眉山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何成庆对于山水的热爱深入骨髓,他常常站在岸边,看着对面的大佛发神,也会不自觉地通过速写,勾勒大佛的轮廓。1983年,何成庆如愿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将学习到的技法融会贯通,再加上自己天然的悟性,画技日渐提升。因为对家乡执着的爱,毕业后何成庆回到乐山,来到当时的乐山师专美术系任教。
上世纪90年代,大学老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何成庆崇尚自由,工作5年后,他辞去工作,决定一心钻研绘画。
此后10年时间里,何成庆还从事过园林雕塑,以此增加经济收入让自己能够游走于山水之间。
定格山水 超脱淡然
在成庆堂,何成庆着一身中式装,伏在案边,精心创作《乐山大佛》。娴熟的笔墨中,大佛凝重庄严、目光悠远,画家还将铁牛门、三江汇流、睡佛、乌尤寺、榕树等乐山元素点缀在画纸上,画中既有何成庆对于景物的深入思考,也传递出他不俗的才华。
在画室展出的众多作品中,最多的题材当属乐山大佛。何成庆告诉记者,他创作的《乐山大佛》超过千幅,除了描绘佛像的威仪,更重要的是要画出古人开凿乐山大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借画乐山大佛讲述乐山故事、中国故事。
除了画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今年3月,何成庆还独自一人前往拉萨,在当地购买画板等工具,边走边画。一个月时间里,他或搭便车,或住在牧民家中,画波密的桃花和雪山,画林芝的牦牛、草地。气温很低,肩颈疼痛,甚至手都冻僵了,但他依然舍不得放下画笔。他说:“这就是我与大自然不可多得的缘分吧,岂能辜负。”
笔耕不辍 徜徉水墨
“生活越平常越好。”何成庆没有加入任何画院,也没有参加展览,他始终认为,对艺术持有平常心就不会被名利左右,而一味迎合市场,画画只是追求一种充满真情、自由纯净的境界,是自己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快乐的事,一个随心所欲的习惯,仅此而已。
尽管何成庆为人低调,但是他的水墨丹青还是被很多人熟知,他的作品被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书画爱好者收藏,其中《幸福村的梨花》《金佛山的春天》《乐山大佛》等还被选为邮票、明信片封面。
很多收藏爱好者和网友如此评价何成庆和其作品:“何成庆老师坚持中国写意传统与西画写实技巧的深度融合,其山水画行笔铿锵、浸润有度、深秀旷达、奇伟雄秀、墨彩共生、意象相成,极具表现力。”“何老师绘画作品中西结合,充满清气,既有古人的婉约之美,又有现代人的写意之韵,生动自然。”
以画笔传承中国文化、宣传推广家乡,是何成庆毕生的追求。他表示,将笔耕不辍,在合适的时机举办个人山水画展,与观者共同感受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