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堰纸香访大千
夏书龙

  ■夏书龙

  去年暮秋,青衣江畔,依然绿意盎然。

  几位老友相邀前往“蜀纸之乡”夹江,参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

  竹纸产业,是夹江的传统工艺,早已享誉全国。手工造纸的作坊,遍布竹树掩映的村落和沟壑。朋友冬梅女士是夹江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直奔马村镇石堰村“大千纸坊”。

  到了石堰村口,我们将车停在一家造纸作坊内。然后,顺着纤细而清澈的小溪,徒步参观,徜徉缓行。

  沿途竹树葱茏,烟岚徐起。旖旎风光,妩媚清幽。溪水潺潺湲湲,声音清脆,潮潮润润的,沁心入肺;苍翠的山坡,虫鸣鸟啼,悠然入耳,如痴如醉。房舍旁边的犬吠猫叫,也是淡淡而怡然。“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全然如此幽趣。

  路边砌有文化墙,蔡伦的鎏金塑像,金光闪闪。令人追思怀古,情不自禁溯源造纸业的辉煌历史,慨叹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之后,用图案展示了手工造纸的十六道工序,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最后,大篇幅展示历代骚人墨客关于夹江的题诗,金红色墨迹,飘逸豪放,光泽千秋。古朴自然的山水,便有了内蕴深刻的文化,有了历史的沉淀。沉湎于诗词的美好意境,怀古之幽情,涌满胸膛。

  竹林掩映的路旁,造纸作坊较多,我们尽量都进去参观。主人也都格外热情,耐心回答提问,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担任向导的冬梅介绍,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历史已愈千年。清康乾时期被钦定为“贡纸”和“文闱卷纸”。从事手工造纸的槽户,每年可以享受不纳捐税的恩惠。国画大师张大千曾以“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国之二宝”赞誉夹江手工纸。如今,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国。

  于是,便聊起啸傲千古的张大千,谈到了国画大师与夹江手工造纸的一段趣闻逸事。

  1939年秋末,市场上的宣纸紧缺告急。张大千两次亲临夹江,居住在石堰村大槽户石子清家中,研究改良夹江当时生产的“连史纸”。他在竹料中加入棉和纤维,增加纸的韧性和拉力;加入白矾和松香等,增加纸的抗水性和洁白度。通过反复试制、试写、试画,“大风堂”“蜀笺”等优质国画纸在石堰村诞生。

  石子清的后辈石利平,如今是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我们径直进入石家作坊。工人正在捞纸、榨纸、刷壁、掀纸,忙忙碌碌。在主人的带领下,我们顺青石板路,爬上一道小坡,依山而造,一幢小青瓦房,掩映在竹树翠柏里。房舍是吊脚楼,横梁搭在一块巨大崖石上,别有洞天。十多堵刷屏,品字排列在吊脚楼下,这便是当年刷壁纸的地方。驻足慨叹片刻,我们又穿过吊脚楼,爬上一道小坎,一幢木制结构的四合院,古色古香,呈现面前——

  这便是当年大千先生入住之处。

  院落里石板铺地,苔藓斑驳。实木板壁,镂雕门窗。沧海桑田,历历毕现。靠前一间古屋,门楣高悬“大千纸坊”匾额,是大千先生当年工作和起居之所。堂屋正中有隔屏,前为客厅,后为画室。古木案台,纸笔砚墨,一应俱全,令人遐思。后门面对青山绿水,门匾有“大风堂”三字。外有小天井,小巧玲珑,别有幽趣。花草葱郁,苔芥丛生。四面瞭望,峰峦岩壑,起伏跌宕;竹树遍野,苍山翠微,岫烟徐徐……

  院落后侧有小门,上行二百米,便是大千研摹改良夹江手工纸的槽坊旧址。陈旧而简陋的雨棚下,数十个槽缸、药缸,依旧摆放在固有位置。两扇帘窗遗弃在上,诉说悠久。唯有半楼上的刷壁,倒是洁白光润,排列依然。

  这便是七十年前原汁原味的场景。“天纵之才”的国画大师,被徐悲鸿赞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艺术巨擘,曾经两度来此,将夹江纸业发扬光大,迈上了新的台阶。此刻,大师一袭洁净的长袍,须髯飘逸的仪态、言谈嬉笑的神情,宛若眼前;大师的辉煌和传奇,如太阳的光芒一样,遍洒于此。石堰村平凡无奇的山水,陡然间金光闪耀,波澜横生。

  缱绻之余踏归途,大家仍然兴奋不已,感慨不虚此行。太阳突然穿破了云层,金光纵横。石堰村的山水,更加清丽鲜亮起来。一个鲜为人知古老的村落,留下了一代大师珍贵的踪迹。因手工书画纸为媒,与先生结下这段美丽情缘,传为佳话。而石堰村的山山水水,成了先生“胸中丘壑”,享誉全球……

  山坡上,翠竹气息醇酽氤氲,弥漫萦绕;作坊里,大师纵横磅礴的墨香,缕缕袅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岁月深处的嘉定城
我与海棠有个约定
大瓦山雪景
石堰纸香访大千
大瓦山冬韵
乐山日报海棠03石堰纸香访大千 2021-01-31 2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