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商咏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后,夹江县探索实施“党建+思政+德育”融合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总体目标,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落地生根。
一、深入学习领会,不断凝聚共识
夹江县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究部署全县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进行集中学习,细化相关部门职责。同时,组建夹江县学校思政课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学。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好学校思政课的共识。
夹江县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抓好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县委教育工委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和思政相融合”的原则,探索“党建与思政融合+”育人模式,推行“党建思政融合+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教育+师德师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学科育人……”等有机融合,让广大师生深知党史国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到教育局、到学校讲课。县委主要领导到夹江中学进行国旗下讲话,到英才小学为全县校级班子上教育课。教育局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定期到联系学校督查思政课程教学及教育活动落实情况。
二、强化师资配备,开足开齐课程
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落实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全县配齐配足思政课教师,各校均配齐思品教师,按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研室和教育集团的引领作用。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思政教材培训、市级思政教师培训。组织中学毕业班教师开展思政教研活动,组织中学思政课专题教研会,高中集团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强化思政课考试考核评价。改革中考评价方式,思政课由分值评价转变为等级评价,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坚持三个结合,助推落地生根
思政教育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探索开展“时代新人”思政课活动,发挥“树时代新人”主题活动集成效应,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坚持思政小课堂与室外大课堂结合。找准思政教育与活动的交汇点和融合点,抓活动融合确保学生爱上思政课,抓生活指导确保学生用好思政课,为学生构筑起思想成长的“立交桥”。紧扣“时代新人”创新思政课建设路径,以“时代新人”榜样引领正确价值取向,以“时代新人说”丰富思政课内涵。强化“习惯立德”养成教育。从课内、作业、就餐、就寝等细节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习惯。抓艺体教育,建立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课外体育等阳光体育运动,规范体育、艺术课、课外活动、社团实践活动的艺术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激情,塑造完美人格和品行。打开思政小课堂,用好现实大课堂。把抗击疫情作为思政课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集中开展疫情防控、家国情怀和心理健康集中辅导。
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县教育局联合县有关部门,积极协助夹江大千纸故里、状元书画纸坊、天福茶园、东风堰-千佛岩、禅意小镇等申报省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从小了解并深刻认知自己的家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着力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依托2016年创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20年夹江“六镇联创国卫”活动,各校大胆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思想文化方面精心规划,助推各校办学理念、校训、文化墙、班级文化、师生行为文化等都有鲜明育人特色。将艺术文化、传统体育、校园足球、东风堰水文化、书法教育、夹江纸文化等项目引进学校融入课堂,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形成校园文化育时代新人的风向标。
夹江县在深化学校思政课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思政课内容不够鲜活,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需深化,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深化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县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