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钟成甲 文/图
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身体疾病,除了常规治疗手段,精神层面的呵护对于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不断提升人文关怀水平,担起社会责任,将爱的触角延伸至每个有需要的角落,为乐山社会心理健康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解锁行动”
解开患者精神枷锁
今年4月17日上午,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高新区安谷镇官帽村,对一名被铁链锁在家中的精神病患者实施“解锁行动”。
据了解,这名男性患者在2014年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近年来常常破坏村里庄稼、打砸家具,家人无奈用铁链将其锁在家中。在接到情况反映后,市精神卫生中心领导当即责成相关科室拿出切实可行的“解锁”方案,维护精神残疾患者合法权益。
当天下午4点,经过一个小时的解释沟通,中心工作人员终于取得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将这名患者成功“解锁”并接入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该中心“解锁行动”,不仅仅解掉了患者身上的锁链,同时也将给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专业的治疗环境,为其解开精神枷锁,为我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动力。
平等相待
给予病员“快乐治疗”
市精神卫生中心现有绿化面积14710平方米,专门的室外康复活动区面积1325.03平方米,室内病人康复活动中心1070.82平方米。病人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在康复花园内散步休息,或开展娱乐以及社交活动,也可以在室内康复区进行绘画、书法、手工等多种活动,人性化的治疗手段使患者感受快乐,恢复健康。
市精神卫生中心还会在重要节日或活动期间,组织医生和病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该中心医生坦言,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首先是平等相待,医生与病人同台演出能让病人切身感受到这一点,通过爱和关心一点点改变他们,逐步融入社会。
担起社会责任
关爱弱势群体
精神疾病往往伴随贫困同时发生,面对许多急需治疗又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患者,市精神卫生中心始终坚守仁爱至善信仰。据统计,“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该中心免费为精神残疾患者办理门诊服药补助超过2400人次,免费发放抗精神病药品价值240余万元,免收挂号费1.2万余元;为702人次乐山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救助,救助金额达280.8万余元。
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成长烦恼”几乎无处诉说。针对这一情况,从2018年开始,市精神卫生中心专门组织专家团队,“点对点”支持各地“童伴之家”建设,发挥中心专业优势,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有温度的人文关怀。今年疫情期间,市精神卫生中心10余名心理专家,走进夹江县甘江镇陶渡村“童伴之家”,为留守儿童量身定制“园艺疗法”心理干预,一对一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感知自我,面对疫情,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儿童节期间,该中心专家组走进夹江县甘江镇康中坝文化大院,通过心理、艺术、品行修养、亲情沟通等小组游戏,陪孩子们欢度六一,帮助他们找回快乐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