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今日是农历24节气中的立夏,意味着告别春天,夏天开始。
昨日,记者从市中区中医医院了解到,“立夏”后,气温会明显升高,雨水也会增多,天气多变,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头痛。此外,季节交替对人的情绪会有影响,气温、气压升高,对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影响较大,尤其是老年人易出现气滞血瘀,诱发心脏病的发作。因此,要顺应节气变化,注意养心脏和养生各方面,平和过渡到夏季。
防病
神经性疾病、皮肤病、胃肠疾病将进入高发期
据市中区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中医师余元和介绍,心脏是重要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阳气推动血液循环,把营养物质供养到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季节交替对人的情绪会有影响,气温、气压升高,对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影响较大,尤其是老年人易出现气滞血瘀,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同时,夏季湿度明显增高,又湿又热的季节,最适合细菌、微生物繁殖,容易诱发胃肠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此外,“立夏”后,皮肤病,尤其是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易发作。虫咬皮炎(隐翅虫皮炎等)是最应防范的皮肤病,家里建议装上纱门、纱窗,要少在草地上、树底下、阴沟旁久留,少接触小动物,并及时清除花盆里的积水,以防蚊虫滋生。
养身
饮食应清淡
余元和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一个很精密的系统,在冬天给人体带来热量,夏天则可以给人体散热。立夏后阳气上升,温度也逐渐“加码”,如果进食过多的油腻或辛辣之物,容易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还会导致血液循环方面的问题。因此,立夏之后,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以及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另外,夏季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应在平时就多注意补水,大量出汗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养心脏。另外,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而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等,也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健身
再热也要动起来
随着温度的增高,不少人会减少室外活动。但长时间待在室内、久坐等,可能让人出现气滞血淤症状。因此,余元和建议大家天气热也要动起来,但需要注意锻炼身体适时、适量和适地。
适时: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这时候阳光不太强烈,能避免强紫外线对皮肤和身体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后到下午4点前进行户外活动。
适量:因为人体能量的消耗在夏季会有所增加,因此运动的强度不宜太大。建议每次的锻炼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若需锻炼更长时间,能在锻炼半小时之后休息5-10分钟,再继续锻炼;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适地:最好选择在户外进行运动,如公园、湖边、庭院等视野开阔、阴凉通风的地方都是较好的运动地点。若条件有限只能进行室内运动的话,最好打开门窗,让空气保持通畅。
相关链接
养生食谱推荐
杏仁豆腐
虽名“豆腐”,但杏仁豆腐中没有半点豆子的成分,它是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再加入琼脂,待冷冻凝结就变成像豆腐一样的固体。在炎炎夏日,来上一碗冰爽的杏仁豆腐,是一件惬意的事。
原料:牛奶1袋,甜杏仁100克,琼脂5克,砂糖1汤匙。
步骤:1.将甜杏仁打成浆,并加适量水煮沸;或者直接用豆浆机打成浆,然后过滤备用。2.将琼脂配好放入杯中备用。3.将牛奶倒入锅中,加入打好的杏仁浆,然后煮沸,并倒入琼脂,混匀,静置冷却,放入冰箱冷藏即可。4.吃的时候切成块儿,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蜂蜜。
冬瓜老鸭汤
鸭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禽,性偏凉。老鸭炖食时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能消暑滋阳。
材料:冬瓜、老鸭肉、盐、味精、胡椒粉、料酒、葱段、姜片、香油。
步骤:1.将冬瓜去皮切块,再将鸭子剁成块,洗净。2.鸭块入锅内炒干水汽,加高汤烧沸,放葱、姜、料酒煮20分钟。3.放入冬瓜再煮20分钟,用盐、胡椒粉、味精调味,淋香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