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各地都在开展校车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无牌、无证、无资质的“黑校车”。笔者这几日在农村采访时发现,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仍然乘坐农用车、三轮车等安全无保障的“黑校车”上下学。对此,家长们表示也很无奈,学校没有配备校车、孩子上学路途较远、家里无人接送、专车费用太高……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黑校车”。
校车安全,关系着孩子的生命安全。2012年4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施行,条例对车辆、驾驶员和行车路线都进行了规范。从近年来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来看,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乡村学校,农村孩子的上下学安全应该格外引起重视。
农村校车之所以存在较大安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交通状况不佳,加大了校车的行车困难。另外,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较少,一些乡村学校无力购买校车,只能用微型面包车等车辆代替校车。同时,学生家长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一方面安全意识薄弱,选择了“黑校车”作为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工具。
要解决农村校车安全问题,首先要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对农村校车和租赁的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及驾驶人、行驶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检查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立即整改,做到对校车安全问题“零容忍”。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筹措教育资金,确保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安全有保障的教育,不仅能有学上,而且还能安全地上学、上好学。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自觉抵制乘坐“黑校车”。同时,要重视校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应急能力考核,严格监管校车使用,避免校车因车况差、超载成为“马路杀手”,真正为农村孩子上下学系紧“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