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沙湾区铜茨乡园坝村10组的彭泽兴,刚给一群“跑山鸡”喂完食,定点帮扶他的区民政局党员干部便出现在鸡棚前。鸡棚内,公鸡追逐嬉戏;鸡窝里,母鸡咯咯下蛋。彭泽兴乐不可支,客人喜形于色。“这批‘扶贫鸡’养得好精神哟!”
“把脉处方,对症下药;私人订制,精准扶贫”。沙湾区组织2690名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和村组干部,分别与3327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以“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为契机,以市列重点连片贫困区域为主战场,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着力改善重点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除扶贫项目资金外,该区财政每年专项安排600万元资金,用于为贫困人口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力争2017年实现脱贫任务。近年来,该区已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7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18个,硬化村组道路15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3000亩,新建和整治渠堰13公里,危房改造416户,新增小家禽8万多只和茶叶、核桃、蔬菜、中药材、名贵花木11000多亩。
治病须知病因,对症方能脱贫。沙湾区一坝二丘七分山,山里人爱养鸡、会养鸡,“跑山鸡”、“乌骨鸡”、“虫子鸡”、“药膳鸡”远近闻名,每当逢年过节,乐山、成都客商络绎不绝,争相选购。精准扶贫中,这项投资少、见效快,“不花大力气,就能吹糠见米”的项目,自然成了贫困户们的首选。
彭泽兴居住的园坝村,900多名村民居住在面积占铜茨乡三分之一的深山幽谷中。交通不便,致富艰难。彭泽兴家3口人,不是患病就是身有残疾。近60岁的妻子是个“老病号”,30岁的儿子是个智障人士,家庭的顶梁柱彭泽兴两只眼睛合起来只有0.5的视力,打工,企业不招;负重,身体吃不消。“一穷二白”的家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周围空闲地多,几百亩的林地非常适合养鸡放羊。经过实地走访,区民政局对症下药,4月初,指导他搭建鸡棚,同时赠送了120只仔鸡和饲料、防疫药。“这批‘跑山鸡’才喂4个多月,至少有4斤重啊!”彭泽兴抓起一只鸡夸道。“按去年的价钱,120只鸡至少能收入一万元钱,加上13只白山羊和2头大肥猪,今年的总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明年有钱了,我还计划添两个钢架鸡棚哩!”临别时,干部们再三叮嘱彭泽兴,近日气温多变,要注意鸡病防疫。
牛石镇骑龙村是市列贫困村,这里山高林密,养鸡也成为贫困户的“脱贫法宝”。7月中旬,蒙蒙细雨中,骑龙村6组村民周全金正准备出门买鸡苗。“没想到‘瞌睡来了遇到枕头’,当天区政协机关的干部们就送鸡上门来了。不但免费领到了40只仔鸡,还领到了一袋鸡饲料和防疫药。”
在精准扶贫中,沙湾区不仅送仔鸡,还送技术上门。为解决热天添栏补畜中的防疫难题,该区纪委干部将300多只仔鸡送到踏水镇石埂村后,专门邀请高级畜牧师为贫困户现场讲课传授养殖知识。石埂村5组村民梁年清感慨地说:“扶贫扶到了根上,干部们送鸡、送饲料、还送技术,开心啊!”
精准扶贫如滴灌浇苗。沙湾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私人订制,对口帮扶”措施展开扶贫攻坚,先后帮助范店乡贫困户发展黄连、白术等中药材300多亩、牛石镇增种猕猴桃和黑杆芋1200多亩、谭坝乡新种西瓜500多亩,让产业扶贫大步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