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史馆是专门收藏民国时期档案材料的机构。为撰写《抗日乐山》一书,笔者于7月初通过乐山市档案馆,向南京二史馆申请查找抗战时期的阵亡将士名单。前后十天,7月15日对方就寄送来了。
这271名抗日阵亡将士是之前不曾公布过的,其中乐山县籍143名,峨眉县籍43名,井研县籍64名,峨边县籍20名,马边县籍1名。分别载明籍贯、军衔职务、阵亡地点,大多数有所在部队番号。
就阵亡地点来看,有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这说明乐山各县的壮士,曾经纵横全国许多省份抗击日寇。
在这批名单中,有相当多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3师、14师、15师和16师的,阵亡地点集中在江西的武宁和修水。这是因为他们都属于乐山老乡王陵基为总司令的第三十集团军,于1938年6月跟随王陵基出川抗日,其战场主要是江西省的修水、瑞昌、武宁一线,所以阵亡地点也就多为修水、武宁。
名单中有一名乐山县的吴尚钧,第125师政训处少校秘书,因其阵亡地点为山东滕县而引人注目。第125师隶属邓锡侯第二十二集团军第45军,参加了著名的山东台儿庄战役,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最为惨烈的滕县保卫战。吴尚钧就在此役中牺牲。可惜,我们现在无法查找到其战斗细节。
此次现身的271人名单,加上近些年笔者从各县县志和其他资料中查找的我市阵亡将士,总共已有1002名。最多的要数犍为县,611名;其次是乐山县,210名。
抗战时期我市出川抗日人数近10万人,阵亡者自然不只千人,还需要继续寻查。这些为抗御日本帝国主义而捐躯沙场的烈士英名,理应让广大群众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