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1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腊肉里的年味
李跃平
美味的腊肉 资料图片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薄酬

  李跃平

  说到腊肉,年的味道便一下浮现出来。每年刚进腊月的门,母亲就会准备腊肉这个年货了。在母亲的心中,腊肉是过年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四川,每到过年前,家家户户的窗前檐下都会挂上腊肉,那一条条黄亮亮、香喷喷的腊肉,带着岁月独有的烟火气,成为民间一种原生态景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翻开尘封了很久的往事,记忆里的腊味历历在目。记得我小时候,母亲买回来一对猪仔,让我们兄弟喂养。那时候还没有饲料,也没有农村喂养猪仔的玉米面、谷糠。看着猪仔可怜的样子,我们偶尔会从家中弄把米喂它。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家条件也不好,人都没有多余的吃食,所以不敢多喂,害怕母亲发现,只好任猪仔自生自灭。

  有一次我去街上购买早餐,猪仔便屁颠屁颠地跟在我的后面。街上的这家早餐店叫红苕食堂,却不卖红苕,只卖包子、馒头、稀饭之类的东西,而且只卖早晨,十点之后就关门大吉。客人有吃不完的东西便倒在一个废弃的瓦缸里。

  猪仔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往缸里一扑,就痛快地吃了起来,很快吃了个一干二净。从此以后,瓦缸里的混合物仿佛成了猪仔的专属福利。每天早晨,天不见亮,猪仔便早早地出门,去红苕食堂自己觅食,吃饱之后,就慢吞吞地走回家。

  用这样的混合物喂养的猪,虽然生长缓慢,但这种养殖方式使猪肉紧致细嫩,肥瘦均匀。大概8个月之后,猪仔已长得膘肥体壮。母亲说,可以杀了,过年就有肉吃了。听说要杀猪,我们兄弟却有些舍不得。我说,过年还早,再喂养一段时间吧。母亲说,我们要把它做成腊肉。

  腊肉是一种相当久远、最早可以回溯到南宋的食物,可使肉在冰箱还没发明的年代长久保存,既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味道。

  母亲把猪肉晾在屋檐下风干,然后把盐和花椒倒入炒锅里中火加热,待花椒出香味、盐色微黄时离火放置,不烫手后,再均匀地抹在肉上,然后放入腌制容器,淋上高度白酒并压上重物,放置在远离热源的阴凉处。

  听母亲说,腌制腊肉,熏是最重要的环节,用柏树枝熏出来的腊肉,味道渗透得缓慢而充分,最香最好吃。于是,我们兄弟就去附近的山上,砍回柏树枝熏制腊肉。用泔水养的猪腌制出来的腊肉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让人百吃不厌。

  腊肉是当年过节和待客不可或缺的食物,当熏制好的腊肉挂满屋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春节快到了。除夕那天,母亲将炖好的腊肉切成薄片,盛在盘子里,亮片亮片的,油光闪闪,让人看到就口舌生津。终于可以开吃后,我迫不及待地夹一片腊肉嚼在嘴里,那感觉,比神仙都神仙,口齿生香,韵味无穷,真想天天嘴里都有腊肉吃。看我们吃得一副陶醉样,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是的,在除夕的美食中,最为难忘的,还是腊肉,那烟熏火燎的记忆,是一种年味的传递,更是一种美食的传承,它带来的不仅是上佳的口感,还有一种诱人的文化体验。这活色生香的过年味道,混合着时光、故乡、记忆等因素,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乡愁。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热闻
   第03版:热闻
   第04版:随笔
   第05版:市井
   第06版:品读
   第07版:诗歌
   第08版:书画
腊肉里的年味
导读
年味浓浓是腊月
欢迎乐山本土作者赐稿
三江都市报随笔04腊肉里的年味 2022-01-21 2 2022年01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