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生活观察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岁末营销大战
再掀消费热潮
祝贺
岁末商家“造势”

  元旦假期将至,线上线下商家争先恐后“造势”,而消费者纷纷在岁末年初之际掀起岁末购物的热潮。

  线下

  瞄准节日“造势”

  上周末圣诞节刚完,元旦节又将接踵而至。商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节点,纷纷展开商品促销大战,让消费者畅享优惠福利。

  记者上周末在乐山中心城区不少大型商超看到,缤纷的圣诞树、可爱憨厚的圣诞老人等圣诞装饰格外抢眼,花样的促销标语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本来没打算购物,但一进商场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不由得就想买点东西。”市民李先生表示。

  不少商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临近岁末,商家都会瞄准节日商机“造势”,除了折扣、抽奖、买就送等传统的促销形式外,与金融机构银行卡联盟、微信揽客等也成为促销手段。

  线上

  电商平台争抢“蛋糕”

  对比实体商家,电商之间的节日促销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岁末,各大电商优惠活动的拼杀持续打响,充满新年味道的页面也已出现在电商网站首页。

  市民罗先生此前准备趁着电商促销买一份新年礼物给女朋友。“我跟她是异地恋,女朋友在老家,隔得比较远,一起跨年不太现实。而现在网上可选的礼物种类比较多,有些折扣也比较大,所以我就选择了网购礼物。”李先生表示。

  采访中,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对电商促销活动“并不感冒”。在市民杜女士看来,这次电商双节促销中,并没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再等等,农历新年时候再去‘年货节’上消费。”她说。

  提醒

  要警惕购物陷阱

  价格欺诈——虚构原价假打折,或先提价再返利赠券。

  折扣误导——商品折扣名不副实,提高小额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实际难以得到广告宣传中的折扣;总折扣率难以计算,如买100元返50元,看上去是五折,实际上消费者最低获得的折扣约是6.7折。

  循环消费——很多“满百送券”的商品标价尾数接近满百而又不满百,比如199元、1999元等,消费者为了获得代金券,不得不买些东西凑整。

  规避责任——换季商品促销逃避“三包”责任,以低廉的价格销售换季商品,消费者等到适合季节再用,消耗了“三包”期限;以奖品、赠品为名处理伪劣次品,不提供发票。

  此外,网购时要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谨慎点击非正常弹出的购物网站链接,使用安全支付方式进行付款。重要物品收货后尽量当场验货,查看实物商品是否和网站商品图片描述一致,防止上当受骗。涉及网购时,还应保留商品介绍页面截图、交易聊天记录等消费凭据,以备日后维权需要。

  记者 祝贺 文/图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热闻
   第03版:热闻
   第04版:生活观察
   第05版:我爱我家
   第06版:生财有道
   第07版:人才就业
岁末营销大战 再掀消费热潮
导读
三江都市报生活观察04岁末营销大战
再掀消费热潮
2021-12-28 2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