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掌故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子十翰林”的历史真相
石念文
雷畅故居大门
雷畅故居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薄酬

  石念文

  雷嘉祥成为雷氏做官第一人

  在乐山民间,有一个传说深入人心。说井研县有一户雷姓人家,靠贩卖私盐发了财,打算另择宝地,重修宅院。阴阳先生捧着罗盘在茫溪河畔转了三天,回来说:“千佛寺的大乘山下有一道龙脉,若是在上面建府第,财运、官运、子孙运,样样齐全。”主人依了阴阳所说,在“龙脉”上建起高房大屋。搬进新宅以后,果然时来运转。做生意,财源滚滚;考功名,连连高中。几年下来,不仅富甲一方,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婿竟也无一例外荣登金榜,成为翰林,创造了“九子十翰林”的江湖神话。

  传说固然有些离谱,不过,自明末至清中近两百年间,井研县的雷氏“家门鼎盛,宦迹接踵于朝”,其辉煌与荣耀,在乐山历史上却不多见。

  雷氏先祖乃湖北孝感麻城人氏,明初洪武年间移居井研。有明一代,两百年间寂寂无名。直到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第十代传人高中进士,雷氏家族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那位名叫雷嘉祥的子嗣很是争气。做知县,为民兴利;做御使,秉公执法。几十年下来,雷家的名望一步步攀升。

  五十多年后的天启五年(1625年),雷嘉祥之堂孙雷起龙再中进士,官至长沙知府。四年后,其嫡孙雷起剑又中进士,家声益振。不过,雷起剑的官运不如堂弟,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能将满腔的愤懑寄寓于诗文。好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雷起剑未能在官场大展拳脚,却在诗坛赢得了名声,不少佳作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比如:“我是人龙君亦龙,吾今胡为乎泥中?凭君借得青聪雨,手揽风云起太空”;再如:“故乡亦有峨眉秀,高入青天瑞气浓。忆昔骑龙当六月,何殊立马对三峰。黄河足底云千顷,白日关前翠万重。尘土驱人征骑远,梦魂飞上玉芙蓉”。时人夸赞雷起剑诗曰:“险劲老苍,无纤曼啁哳(音zhāozhā,繁杂而细碎)之病”。不过,做诗人毕竟不如做官荣耀,雷起剑心中仍旧“抑塞”,直到长子雷珽升任云南武定知府,这才稍稍有所慰藉。

  雷时雷畅两兄弟出场

  接下来,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场了。他们是一对同胞兄弟,雷嘉祥第五代孙,兄叫雷时,弟叫雷畅。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直隶宣化(今属河北张家口)知县任上的雷时,接待了一位至尊的客人,即当朝天子乾隆皇帝。因接待工作周到妥贴,兼以雷时“形貌魁伟,议事侃侃”,以至于龙颜大悦,被当即擢升为磁州(今磁县,属河北邯郸)知府。雷时心怀感激,没有顾得上去磁州上任,先赶赴长城岭(乾隆御驾将经临之处),组织役夫清扫积雪,整修道路。磁州与沁州(又名阳城,今山西境内)相邻,而沁州知州便是兄弟雷畅。乾隆巡幸至沁州,召见雷畅时,大为诧异,问道:“前几天在宣化,有新授磁州知州雷时,是你什么人?”雷畅免冠恭敬回道:“臣之胞兄也。”乾隆展颜,原来如此!难怪长得这么像。过了几天,乾隆回銮,过长城岭时,于马前叫住雷时,问道:“朕在五台见过差员雷畅,你知道这人吗?”雷时叩头禀道:“臣之胞弟也。”乾隆连连称好。三年后,乾隆往来于嵩山,两次住在磁州行宫,特旨召见雷时,授宣化知府,赐紫貂大缎,享四品俸禄,并勉励雷时好生办差,以待擢用。同僚朝臣啧啧称异。雷时深得圣宠,感恩图报。守宣化期间,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以至于积劳成疾,就职三月便死于任上,年仅五十四岁。乾隆得到雷时的死讯,深为痛惜,叹息道:“这人着实可惜了!”

  雷时以勤勉周详承蒙恩遇,而胞弟雷畅则以其明敏干练赢得圣宠。兄弟二人均受乾隆知遇之恩,其升迁与荣耀均得益于乾隆特别的关照。不过,相比较而言,因雷时去世过早,兄弟雷畅得到的眷顾则更为持久。虽然不曾位极人臣,其所得的恩遇,即便是乾隆的亲信近臣也不多见。雷畅所以能赢得皇上持续的恩宠,除了他心眼灵活、凡事总能投其所好而外,更仰仗其出色的才干与过人的品质。史书记载:雷畅“为人重然诺,动止必于礼”,“尤精钩距”(断案),有“白面包老”之誉。得益于此,做平遥知州时,“以其贤能”,初出茅庐便被破格重用;在沁州任上,又因办差出色,令乾隆皇帝“圣心大悦”,并诘问其巡抚道:“雷畅在沁州十年了,怎么还没有升迁呢(何久不迁)?”随后又特旨召见,详询其家世,赏赐其大缎貂皮荷包,并颁旨褒勉,擢升他为常德知府。雷畅得了这么个肥缺,却没有半点兴奋与得意,因为他母亲年事已高,膝下没有侍奉的子嗣(两位兄长不幸早逝)。为了让老母颐养天年,他想辞官。乾隆看了雷畅的辞呈,不仅未责备其不识好歹,反而体谅其忠孝难全的苦衷,御批道:“雷畅是个贤能的差员,可为朝廷再做些事情。如果让他现在就赋闲,不便于朝廷随时差遣。既然他老母需要侍奉,便让他就近办差吧。”于是改授汉中知府。乾隆对于雷畅的眷顾,令宣旨的钦差也不无感慨:“我在军机处好多年了,像这样特别的恩典,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三年后,雷畅的母亲过世,丁忧期满,擢升为汉兴道(相当于副省长),后又改授济东道、浙江督粮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南巡,因奏对称旨,又改授湖北按察使(掌管一省司法)。乾隆在手谕中勉励道:“湖北的吏治令朕忧心。如今特别地起用你,望你能尽心办差,别让朕失望。”

  雷轮金榜题名再续荣耀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雷时之孙雷轮金榜题名,雷家的荣耀再得延续。

  雷轮的仕途,就品级而言,未能超过他的前辈。但是,因为他曾巡视台湾,其知名度远在其祖辈之上,以至于被后人视作雷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并且以他为蓝本,演绎出一系列传奇故事。

  说起这雷轮,除了才学与聪慧,运气还相当不错。当初,乾隆皇帝主持殿试,正值河防大臣以水患入奏,乾隆皇帝顺水推舟,即以如何治理黄河水患为策问。闻听此问,雷轮不禁一阵窃喜。雷轮幼年丧父,祖父雷时也过早去世,青少年时代,他几乎都跟在叔祖雷畅的身边。雷畅在哪里做官,他就随侍在哪里。其间,曾多次目睹黄河泛滥的惨状,阅读了大量治水兴利的书籍。因此,对于雷轮而言,乾隆的策问正中下怀,用不着苦思冥想,便洋洋洒洒,信笔写来。在指出前人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治黄方略,见地甚高,操作性强。乾隆阅后,圣心大悦,钦点为廷试第一名。有了这次的经历垫底,雷轮的仕途便一路顺畅,很快擢升为户部掌印给事中,奉旨巡视台湾府。雷轮在台湾,宣示朝廷整顿吏治、加强海防的旨意,惩治贪吏,昭雪沉冤,以公正廉洁赢得了民心。临别之际,当地民众赠以三株台柚树苗,表达对这位钦差大人的感激之情。后来,雷轮还做过浙江湖州知府、江西吉南赣宁道。做江西督粮道时,跟他的祖父雷时一样,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任所,终年六十三岁。当地人感念其德,立名宦祠以祭。

  两百多年过去了,当年显赫一时的雷氏家族,如今已成过眼云烟,唯有古朴典雅的雷畅故居可供人凭吊,馨香馥郁的梅湾台柚可供人品尝,还有“九子十翰林”的传说,可供人们茶余饭后做谈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3版:热闻
   第04版:暖闻
   第05版:热闻
   第06版:诗歌
   第07版:掌故
   第08版:热闻
“九子十翰林”的历史真相
三江都市报掌故07“九子十翰林”的历史真相 2021-11-29 2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