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品读
     
本版列表新闻
~~~——王晓阳和他的学术新著《论语读记》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密码
——王晓阳和他的学术新著《论语读记》
张登军
《论语读记》封面

  张登军 文/图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在学术界,有“不学《论语》不足以谈国学,不学《论语》不足以谈中华传统文化”的说法。一部《论语》,从古至今,历代学者的注释书籍就超过3000种。

  对于《论语》这样一部伟大经典,应该怎样去正确认识并阅读?前不久,绵阳学者王晓阳历时五年创作的《论语读记》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参阅多个名家对《论语》注解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文化认知,对《论语》全本进行“全注、全译、全解”,给阅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本。

  写作起源 阅读引发的文化思考

  写作《论语读记》,是王晓阳在长期阅读中触发的。

  作为一位资深阅读者,作者尤其对国学经典倍感兴趣。他对阅读文本的版本极为挑剔,一本著作他总是会选择不同的版本进行比较阅读。对《论语》的全新认识,就是他在阅读中感受到的。

  作者与《论语》的深入接触,是上世纪80年代读大学时开始的。最初,作为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他对《论语》只是因为专业的关系在业余时间闲翻,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本薄薄的经典。那以后,每隔上几年,他就会重新阅读一次,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

  王晓阳的阅读,有批注和写札记的习惯。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他断断续续写下了不少心得,觉得一些内容还有点新意,至少对人们重新认识、理解《论语》有一点帮助,于是他有了将这些文字整理出来的想法。

  还是在阅读中,王晓阳发现不少版本的《论语》注译、解读很随意,有的主观性太明显,还有的则是臆说乱解、联想发挥,强加个人的想法,把一部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著作弄成鸡汤读物,或管理秘籍,或谋略法则,或处世宝典。

  他认为,那些解读多少有点离题,有的甚至是对《论语》的曲解,这类解读“非红孔子,乃黑孔子也”。他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表达出来,于是他又有了写一本正解《论语》的冲动。

  艰苦跋涉 历时五年的文化解码

  《论语读记》的正式写作,是从2015年春季开始的。多年的阅读积累,让王晓阳熟知关于《论语》的注解版本哪些是最权威的。他先后找出了十多位学者的注解文本进行再次阅读,在对比阅读鉴别中,修改、确认最符合《论语》原文的注释和译文,有些内容实在不满意,他就查阅《说文解字》,从字的本义出发,重新进行注译。

  在写作之初,王晓阳以为有那么多前贤的大作作为参考,自己又有多年积累的阅读札记,写起来应该很轻松,但真正动笔之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类似于长途跋涉的艰苦工作。

  《论语》的文字是典型的文言文。古人写文,将中国汉字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往往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读音或释意,有时候同样的字在一段文字中出现几次也有不同的意思。

  在《论语读记》的写作中,作者经常为了斟酌一个字的解释、一句话的翻译、一个章节的解读而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进行反复地比较、辨析、查证,尽可能准确地破解古人留下的文化密码。

  作者是一位媒体人,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要与新闻打交道,任务相当繁重。而多年养成的习惯,让他总要想办法挤出时间进行阅读写作,《论语读记》的写作,多在夜间、双休日和假期进行。

  就这样断断续续,历时五年,先后六易其稿,王晓阳最终完成了《论语读记》的写作,今年6月正式出版。

  特点鲜明 国学经典的全本注解

  大开本的《论语读记》共433页、40余万字,相当厚重有分量,对《论语》的“全本、全注、全译、全解”是这部学术著作的最大特点,使它与相对单一的注译类、集释类、疏证类、讲解类等《论语》注解本区别开来。

  在《论语读记》中,作者根据《论语》的原本内容篇目分篇,分“原文、注释、译文、读记”等四部分,对《论语》进行逐篇逐章的注解、翻译、解读,对生僻字和与现代读音不同的字进行注音,确保内容的完整和阅读需求的全面。

  《论语读记》的每一篇都写了“题解”,概括该篇的大意,明确具体的章节篇目数量,列出该篇中流传至今的名言名句。对《论语》原文,以《宋蜀刻本论语注疏》为底本进行参校,同时,参考多位现代名家注本对《论语》进行分篇、分章、分段和标点。

  《论语读记》参考了多家权威注本,王晓阳认为,“单看任何一本都还不能算是尽善尽美”,有的注释太简单,读者不容易理解,有的又过于繁琐,虽对研究有用但对一般读者则没有必要,也容易产生阅读障碍。因此,他综合各家所长,进行增删、修改、补充,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在写作中,王晓阳对《论语》中难解的字词尽可能都予以注释,做到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懂。若非必要不做繁琐考证,不做各种对比,不做古今追溯,也不做不同词义的辨析和不同的语法讲解,给一部严谨专业的学术著作,注入了通俗易懂的基因。

  独特理解 探寻经典的当代价值

  在一些人不懂传统经典、怀疑传统经典的今天,《论语读记》的出版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与《论语》其他注译本相比,《论语读记》的最大价值是“读记”。每一篇“读记”是作者读名家权威版本后,在确保不误读原本原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和自我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并以此探寻《论语》在当时与现在的价值。

  “读记”的最大价值在于对《论语》的独特理解。在“读记”中,作者对《论语》不同篇目和不同章节之间的意义进行互见、互解、互证,注重《论语》本身及《论语》与西方思想家、现代思想家的某些对照,时而打通《论语》全本,时而纵横古今中外,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比如,解读《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时认为,在孔子那里,“义”与“利”也不是那么对立的,他虽然“罕言”利,但并不讳言利,只是反对见利忘义。南宋永嘉学派叶适等人提出“义利并举”,是对宋儒程朱学派的纠正,实在是难能可贵,正是这一脉思想,影响并产生了二十世纪后叶的“温州模式”。

  比如,解读《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时认为,现在大多数人读《周易》主要目的不是去明白人道、天道的哲理而顺应规律,而是想趋吉避凶、祈福免灾。自己不修德守正,而企图通过学习一种方法或者通过所谓“大师”的指点来实现,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再如,解读《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的“勇者不惧”时认为,真正的勇者,第一,要有力量,要有对付邪恶的力量,包括个人、集体的力量。第二,心地要光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第三,不做亏心事,不做对不起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事……

  《论语》博大精深,意蕴复杂,王晓阳坦言“不敢保证《论语读记》中所有注释、翻译、解读都正确精准”,但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并希望以此为读者全新阅读认识《论语》提供参考,如此足矣。

  《论语读记》:王晓阳/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作家简介

  王晓阳,文学学士,高级记者,知名报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绵阳日报社总编辑、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绵阳市社科联副主席、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专注于新闻、文学与文化,酷爱读书、写作,先后发表作品300万字,有作品入选多个选本,出版文学作品及学术专著三部。个人曾先后获评“绵阳市首届十大名记者”、绵阳市科技拔尖人才,曾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证章。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热闻
   第03版:热闻
   第04版:随笔
   第05版:书画
   第06版:品读
   第07版:诗歌
   第08版:市井
破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密码
三江都市报品读06破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密码 2021-08-06 2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