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力
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扩容提升计划,增加学位5050个;科学有序调整学校布局,撤销中小学(幼儿园)19所、教学点13个,调整办学类型学校9所(个);开通37条学生号公交和2条残疾学生公交专线,为16万余名困难学生发放资助、减免资金近2亿元……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2年,乐山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守初心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实干,紧扣教育民生主线,狠抓教育质量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成果丰硕。
教育公平有力促进
“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小嘴巴,不说话,小小手,放桌上……”今秋开学首日,新建成的乐山市肖坝实验学校迎来了首批5个班275名一年级新生就读。乐山市斑竹湾实验学校是肖坝片区的另一所新校园,也迎来了一年级7个班385名新生就读。
今年秋季学期,市区两级同步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扩容提升计划,除以上2所市中区学校外,还有乐山市实验幼儿园文星分园、乐山市实验中学改扩建二期工程、乐山市实验小学科艺楼拆除重建工程等项目相继竣工并投用,一共可增加学位5050个,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就读公办小学、幼儿园难的问题。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今年,为了回应群众关切,除了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外,市区两级还根据实际需要,加大从民办学校购买部分学位的力度,缓解部分区域招生压力。今年购买学前教育学位3400个。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近年来我市教育民生工程的重头戏。今年我市继续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全面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2.0”行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84.3%,公办园幼儿数占比55.3%。同时,科学有序调整学校布局,撤销中小学(幼儿园)19所、教学点13个,合并学校1所,调整办学类型学校9所(个)。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今年,我市选派139名骨干教师参与各类支教帮扶,开通37条学生号公交和2条残疾学生公交专线,为16万余名困难学生发放资助、减免资金近2亿元;持续深化“双规范双减”,对427所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全流程监管,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5%以内,“双减”专项督导解决实际问题243个。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市相继出台“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部署、系统架构新时期教育工作,以科学规划引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发展,人才为要。今年我市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评选出乐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园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322人;有7名教师获评四川省“四有好教师”,15名教师入选“2021年度嘉州名师”;创新开展“领航工程”干部蓄水池计划,交流互派、选拔培养20名优秀年轻教育管理后备干部。
加大优秀高层次教育人才招引力度,今年我市采取集中考核招聘、上门宣传招聘、公开考试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队伍新生力量,全市共计招录大学生就业151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60人。在乐山市2022年考核招聘教师专场招聘会中,156名硕士研究生和部属公费师范生报名参加招聘会,最终意向性签约49人。
在教师培训上,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乐山市高考种子教师研习营等培训活动助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开展校长、优秀教育人才、“国培计划”等培训校长教师近1600名;还有四川省胡飞扬卓越校长工作室、四川省罗羿卓越校长工作室、四川省天府名师刘栋梁工作室、四川省廖大琴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协力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乐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亮点纷呈。今年,我市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1所、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6所、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加10%;普职融通、产教融合全面推进,晶硅光伏产业“1+5+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乐山绿色硅谷产业学院挂牌运行,东西协作“蓝鹰工程”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乐山教育系统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今年,我市全面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主题活动,“寻找嘉州传统文化”德育大讲堂活动推送在线课程12期,收看人数300万人(次);征集“践行十爱·德耀嘉州”征文1305篇,评选表扬“十爱标兵”20名、“文学少年”20名;组织35万名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航天精神”“粮食安全”思政大课。
劳动教育在我市中小学落地生根,各地各校按照新的课程设置,配备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因地制宜,围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建构课程内容,研发校本课程,拓展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场所,为广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提供阵地和平台。其中,乐师附小、夹江县青州初级中学成功入选四川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
打造运动会品牌,推进体教融合发展。今年,市教育局联动市体育局共同打造“乐运动·爱健康”中小学生运动会品牌,举办全市中小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项目10个以上,全市有超过5000余人次参与到市级学生运动会中,充分发挥了体育竞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同时,遴选6所学校为“嘉阳河”川剧艺术传习普及展示基地,创建169所“四川省绿色学校”,沐川草龙进校园艺术教学案例在全国展播。
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创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落实专项经费,全覆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筛查,培训家庭教育讲师3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300名;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省级课题立项5个;推送“海棠家”家庭教育微课堂在线课程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