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祝贺
为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我市金融机构积极打造适老化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切实增强老年客户日常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其间,为更好地把“适老助老”贯穿于日常业务工作之中,相关金融机构在健全适老制度的同时,采取改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流程、下沉服务渠道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老年群体在支付结算等金融业务方面的不便。
多措并举
适老服务践行普惠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采取积极措施,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确保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在老年客户支付业务保障方面,以乐山市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为老年客户保留便利的传统服务,保留了纸质存折、存单,所提供的各类支付结算服务均保留了柜面办理渠道,客户可按自身习惯选择相应业务办理方式。提供贴心的服务设施,在各营业网点均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爱心专座、轮椅、便民服务箱、免费WIFI等暖心助老用品,客户可按需免费使用。
同时,该行各营业网点均设置“弹性柜台”“爱心窗口”等绿色通道,配备老年人“爱心引导员”专属服务岗位,老年客户可就近选择任意网点进行业务咨询,该行会为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因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前往营业网点办理业务,该行提供上门服务,全力满足其金融服务需要。
此外,结合老年客户“找不到”“看不懂”“听不清”等操作难点,该行推出关怀版手机银行,更大字体、更简界面,客户可在手机银行APP中无缝切换。丰富本地生活场景,进一步提升生活便捷度,实现老年客户办理业务“少跑腿”“不跑腿”。
这是我市金融机构完善软硬件设施,优化适老环境,做好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相关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银行网点适老化升级改造,创新适老化服务举措,努力为“银发族”提供人性化、有温度、更贴心的专项金融服务,增强老年群体晚年幸福生活获得感。
下沉服务
积极传递金融温度
为了让老年客群及时了解金融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市金融机构通过举办适老金融讲堂、金融宣传进基层、厅堂沙龙等活动,积极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通过发放折页、案例展示、现场咨询等形式,从电信诈骗受害人群特点、骗局常用伎俩和新手段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向老年客群介绍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种类、手段及相关知识,帮助老年客群有效识别骗局,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自身权益和资产受到损害,得到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同时,持续发挥新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订阅号,定期推送移动支付教学视频、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基础金融知识点等主题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不断提升老年客户的金融知识储备和风险防范意识。针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工具时存在困难、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害对象的现状,网点人员通过网点LED电子屏,客户服务微信群等渠道,持续开展防电信诈骗、个人支付敏感信息保护、反诈拒赌、反假币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适老服务宣传,增强老年客群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老年人支付安全意识,让其更好地享受到金融支付服务。
相关链接
弥合金融领域“数字鸿沟”
近年来,人民银行印发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建设方案》《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快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建设,便利老年人线上线下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易用性和安全性,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贴心、更有温度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优化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受理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同时,完善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推动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家政、生活缴费等日常消费。平台企业要提供技术措施,保障老年人网上支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