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专题
     
本版列表新闻
~~~——“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风雅雨新画卷
——“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
陈宏杰 刘平
醉美荥经 段平武 摄
采风团合影 鲍安华 摄
黑砂开窑 记者 刘平 摄
参观荥经县博物馆 记者 刘平 摄
参观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 赵晓梦 摄
庙岗村簸箕挂画 记者 刘平 摄
千年古刹云峰寺 记者 刘平 摄
中国最美古桢楠林 刘敬忠 摄

  ■ 记者  陈宏杰  刘平

  千年严道、鸽子花都、黑砂之城、绿美荥经……清风雅雨间,5月的荥经别具魅力。

  荥经古称严道,是华夏人文始祖颛顼的故里,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关隘,是森林覆盖率80.3%的“三养”圣地,有亚洲最美的360度观景平台牛背山,有世界最大的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有世界最大的野生成片的植物界“国宝”珙桐林30万亩。

  5月9日至11日,全川近百名媒体人走进雅安市荥经县开展“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一幅生动的荥经新画卷徐徐展开,定格在全川媒体人的镜头下,凝练于记者编辑的笔尖上。

  从“卖煤炭”到“卖风景”  走出生态文旅融合新路径

  “漫步于参天古桢楠之间,探幽于千年古刹之中……荥经的‘森’呼吸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充满了生机,空气格外清新!”5月10日,步入荥经县青龙镇柏香村云峰山,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编辑陈业有感而发。

  云峰山上有近200株参天桢楠古树,是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桢楠群落。珍稀的古桢楠,树干粗壮,高耸入云。最大的两棵要七八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

  沿阶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被誉为“西蜀名刹”“严道奇观”的云峰寺。云峰寺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修于明、续修于清,于199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桢楠和云峰寺是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为让古树重新焕发活力,青龙镇立足实际,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打造“云峰·栖谷”项目,推进荥经森林康养、禅意休闲产业发展。

  移步龙苍沟镇发展村。这里熊猫元素随处可见,民宿的外墙上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墙绘。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后,发展村因地制宜打造“熊猫民宿村”。

  龙苍沟镇党委副书记韩德弘扬说,发展村曾经是依靠石头、木头、水头“旧三头经济”发展的村子,以卖煤等“靠山吃山”手段为主要生计。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荥经县48.7%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依托国家公园发展模式,创新打造全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熊猫民宿村”。

  如今,“熊猫民宿村”已整合投入资金1000万元完成旅游道路改造,完成康养服务中心县、乡共建;建成65家民宿示范户,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明年,全村计划进一步突破民宿规模,达到100家,让村集体经济更强,让百姓腰包更鼓。

  “从‘卖煤炭’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做生态经济文章,发展村成了很多人心向往之的生态福地,一个休养的天堂,有力地促进了村民的创收。我认为发展村认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乡村振兴的文章做得很精彩。”走访完“熊猫民宿村”,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姜明感受颇深。

  当天,采风团一行还走进清风雅雨小镇、叠翠溪风景区等地采风。近年来,荥经县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积极开发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快推进清风雅雨小镇康养住宅、黑石公园等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从“颛顼故里”到“黑砂之城”  探秘千年严道焕发新光彩

  荥经古为羌地,春秋属楚,战国置县,拥有4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建县史,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古驿,留下了颛顼帝故里、何君尊楗阁刻石、黑砂器、邓通钱城等众多文化遗存。

  跨入荥经县博物馆大门,采风团一行开启了跨越千年的历史人文之旅。

  金石重器·严道拾遗系列——纵观新石器时代石器、严道古城遗址、战国陶器、青铜器及巴蜀印章、严道封泥的风采;秦汉古韵·千秋万岁系列——一览木槨墓、崖墓、土坑船棺墓、砖室墓、“王邦”漆器、汉铜陶器、邓通钱等遗风古韵;丝路茶马·古道传奇系列——通过场景复原的陈列方式展览,可近距离参观“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

  荥经县博物馆在我国县级博物馆中,是少有的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1件,二、三级文物238件。

  荥经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支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引起了采风团成员的极大兴趣。“成都”矛不仅十分珍贵,还把成都的得名推至战国,比史书记载成都得名要早两百多年。

  荥经还出产高岭土,两千多年前,当地人就开始就地取材,制作简单生活用具——荥经砂器。其制作技艺古朴天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荥经砂器在岁月的洗练中始终不失其质朴和秉性,独成一派,最终沉淀为今日“东有紫砂,西有黑砂”的局面,与宜兴紫砂媲美。

  走进荥经县黑砂博物馆,伴随着严道古城遗址模拟场景的出现,采风团成员“穿越”到千年前的古作坊,采料、制泥、制坯、晾坯、焙烧、上釉、出窑,制作荥经砂器的工序,一一在眼前闪现。

  “开窑!”随着一声响亮的叫喊,拉起烧窑盖,熊熊火苗蹿出地坑,烧得红彤彤的砂罐整齐排列,砂器在土与火的交融中诞生。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荥经黑砂告别了传统印象中汤罐、药罐等简单生活器皿,向高端工艺制品等领域发展,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随着荥经积极打造黑砂IP,重塑严道古城,一座集观光休闲、康养度假、黑砂产销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国黑砂城”正加速崛起。

  从“乡村振兴”到“点石成金”  触摸荥经经济发展新脉搏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5月11日,走进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远远地就看到了这幅标语。

  在庙岗村房前屋后,一个个簸箕挂画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精美且富有艺术气息的簸箕挂画皆出自庙岗村村民之手。去年9月,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庙岗村成立了簸箕挂画艺术工作室,并召集了村里的老竹编匠人编制原生态的竹簸箕,再请来村上的绘画能手、书法爱好者,纯手工“订单式”编织和绘制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风竹编簸箕挂画产品。

  工作室每年可带动超20余人就业,从事手工竹编的村民,月收入大多在3000元左右,对当地人来说,也是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

  经历两项改革后的庙岗村,从产业发展、便民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展现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图景。

  看到庙岗村村美人富的新面貌,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凉山日报副总编辑何万敏激动地说:“非常振奋!新农村就该是这个样子。一个村子聚力一个优势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这个思路是值得学习的;农村新风貌同样值得借鉴,让农民也能拥有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和谐幸福的生活氛围。”

  与庙岗村相距不远的,是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一条“点石成金”绿色新路子正在这里延伸。

  走进四川省天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工厂里,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挥汗如雨,一块块预制构件正在生产中。每天,有200到300立方米的预制构件从这里发往省内各地。

  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以花岗石尾矿为生产预制构件的重要原料,实现从“传统石材”到“新型建材”的转型发展,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路子,推动荥经从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环保型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1年年底,园区已成功签约了西南水泥、天投集团等11个项目,目前已入驻企业26家,总产值4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人,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和庙岗村仅仅是荥经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说:“荥经是‘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先行试验区,是世界级山地度假观光旅游地,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我们朝着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小城优县’总体目标奋力迈进。欢迎更多的人走进荥经,认识荥经,共同感受荥经自然风光的秀美洁净,体验荥经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触摸荥经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乡村振兴·广告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中缝
清风雅雨新画卷
乐山日报专题04清风雅雨新画卷 2022-05-25 2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