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径 文/图
5月12日,在犍为县龙孔镇丝茅坪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挖掘机、工程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铆足干劲抢时间、抓进度,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现在正在建设的是1个700吨的冷链仓储中心,预计6月完工,还有1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分拣运输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 丝茅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韩燕说,“我们以园区场地入股,吸纳社会资本入驻产业园,不仅延伸产业链,拓展产品市场,还为集体经济增收,预计年收益15万元。”
丝茅坪村位于龙孔镇北部,区位条件和集体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该村作为合并村及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村,通过因地制宜谋划产业、积极引进资金扶持、全面落实种养项目、盘活各类资产资源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
产业升级 稳就业促增收
走进丝茅坪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穿过施工现场,层层叠叠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绿油油的辣椒、紫黑的茄子、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一片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蔬菜,完成上午的订单。
村民杨梅骑着电瓶车来到产业园,她对大棚蔬菜管理员毛琪明说,“我要摘些菜。”只见她轻车熟路地拿起袋子便往各个蔬菜棚走去,不一会儿几大包番茄、茄子、南瓜便采摘打包好。
自3月底园内蔬菜陆续上市以来,杨梅已记不清来买过几次菜。“很方便,主要是品质好,吃起来放心,而且价格跟市场差不多,甚至更低。”
据毛琪明介绍,大棚蔬菜基地是丝茅坪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的一部分,占地40亩,建有30个大棚,主要以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为主。目前,基地与犍为县城一家超市合作,以订单式种植进行销售,同时供应附近村民,为市民游客提供亲子采摘等。
“园区每月用工200余人次,干得多的每月能挣近3000元。” 毛琪明告诉记者,“棚内蔬菜施用有机肥,自然成熟后销售,村民购买都以批发价销售,让大家真正得到实惠。”
丝茅坪村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本村土地,依托现有8家规模生猪养殖场,打造种养循环园区,推行果蔬种植、生猪养殖,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发展果蔬及生猪产业。目前,全村发展果蔬种植2000余亩,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
多元发展 激活经济新动能
丝茅坪村积极创新模式,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利用现有资金、资产、资源,通过入股合作、投资共建、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盘活利用资源资产。借助高标准农田项目,标准化改造提升3000余亩土地,并采用“大园区、小业主”的模式公开招租,获得土地量差和价差,预计可获得收益15万元。以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等资源入股生猪养殖企业,根据企业年出栏生猪数量,年收益可达15余万元。
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通过组建劳务合作社,统筹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力、设施、设备等资源,为园区业主提供施肥、除草、采摘、运输等劳务服务,提取5%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收益;利用建设的冷链仓储设施和分拣运输中心,对外提供产品分拣包装、冷链仓储等服务,实现增收创收,预计年收益10万元。
……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合村后的1.8万余元增长到2021年46.2万元,这是丝茅坪村级集体经济质的飞跃。
“力争今年村级集体经济超100万元。”丝茅坪村党支部书记严帮洪表示,接下来该村将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创市、省级产业园区,争取更多政策支撑,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完善村上基础设施,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