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综合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4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甜了舌尖 暖了民心
采摘桑葚

  ■ 万强  陈柯江  记者  罗学锋 文/图

  “请大家带好口罩,扫场所码,测量体温……桑葚甜得很,大家慢慢品;安全最重要,防护请做好。”4月16日,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新华村桑葚采摘园,前来体验桑葚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桑葚采摘园,2021年采摘收入19万多元,今年预计可达30万元。小小桑葚园,不仅让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更成为了村上公益事业的绿色银行。”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王海东告诉记者。

  从零到有

  干群齐心“舌尖甜”

  “你尝尝,这桑葚真的甜!”走进桑葚园,王海东随手摘下一颗“水晶之恋”,递给记者,“但过去,苦得很哟!”

  “2014年,新华村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王海东告诉记者,“那时候,真的叫一穷二白。村民们收入低、都穷,产业是白板、集体收入更是白板。”

  如何破零?切入点在哪?成了压在新华村“两委”和时任驻村工作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产业发展是关键。”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考察后,根据当地土壤、气候、交通和市场条件,决定发展乡村体验式桑葚采摘项目。“桑葚采摘体验有市场半径。这在马边是个空白,应该有搞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方向确定了,但真正实施,才是我们要啃的硬骨头。”王海东介绍,新华村人多地少,让村民拿出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很多村民都不愿意。

  怎么办?“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好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村民代表,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介绍产业发展的优势,讲明利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时间,70余户村民思想通了,第一批租赁流转土地32亩。”

  “土地有了,钱又不够,项目差点泡汤。”王海东说,“当时有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补助资金1万元和市女企业家协会捐助资金5万元,但差3万多元的缺口。”

  “退无可退。项目干不起,在老百姓的心头,我们就是‘白火石’。”公开募股自主经营,村组干部投工投劳……从桑树栽种到树苗管护,全是村组干部和党员自己动手。“硬是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正在桑葚园劳动的村民杨云彬说:“如果不是驻村工作队员,不是我们的村组干部和党员,哪里会有今天的桑园哦!”

  从有到分

  公益红利“心里暖”

  “这些桑树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从小小的50厘米,长到2米,再到挂果采摘……说实话,我们心里有一股自豪感。”该村党员徐汉涛对记者说,“每到销售季节,我们都会来义务帮忙。”

  5年的精心培育、5年的细心呵护,苦尽甘来的甜蜜飘在了新华村。

  2019年开始,桑葚采摘园开始投产。到了销售旺季,村组干部和党员都忙不过来。这时,党员干部家属义务帮忙来了,村民们也自发的帮忙来了。“小小桑葚,甜了舌尖;小小桑园,连了民心。”

  破“零”起步,逐年增加,到2021年,桑葚园采摘收入19万多元。整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1575万元,纯收益24.31万元。

  钱有了,怎么分?如何才能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效结合?

  “既要有利于基层组织建设,又要体现集体经济的公益性,增强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依据《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着手制定《新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

  按照《管理办法》,2021年,新华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划拨5.134万元为“四个一”(即: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学一年级)学生以及高龄老人分别发放教育鼓励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让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惠及全村村民。

  截至去年,新华村共使用村集体经济收益12.167万元,为238名“四个一学生”、232人次75岁以上老人及7名60岁以上正常离职村组干部分别发放教育鼓励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金。

  “以前想都不敢想,村上能为学生和老年人发钱。党的领导好呀!现在村集体产业越来越好,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村民彭天勇开心地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乡村振兴
   第04版:时事·广告
版权基础知识问答
以茶为媒 农旅融合气象新
我市全面完成燃气安全隐患入户排查
甜了舌尖 暖了民心
“六个一”照亮农民工“疫”行路
扎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乐山日报公益广告
乐山日报综合新闻·广告02甜了舌尖 暖了民心 2022-04-20 2 2022年04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