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向东
后来,碰到我教的一个学生,他喜悦地告诉我,班上的同学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有的在省城当医生、教授,有的开工厂当上了老板。难以想象,山里娃终于走出大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美好梦想。
那年那月
一晃,离开教师队伍已经二十多年。其间,常常想起当初为人师时的一些往事。熟悉的东西也许最难忘。
那年,从师范校毕业,我被分到一所十分偏僻的村小。学校在一座半山腰上,教室年久失修,破破烂烂。一到雨天,屋顶经常漏雨,雨水从瓦缝落下,一滴滴落到地上用于接水的脸盆水桶里,发出大大小小滴滴嗒嗒的声音。日子一长,竟从雨声里听出了人生苦涩的况味。到了冬天,凛冽的寒风从教室的墙洞和没有玻璃的窗户呼呼地吹进来,我和孩子们的手脚冻得冰冷。村小拿不出修缮经费,只好就地找些泥石堵住墙洞,扯些塑料薄膜用订书机封一封窗户。教学条件也非常差,只有课本和三角尺、粉笔等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像城里学校使用的投影仪、钢琴等教学设备,那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时学生少,我们开的是复式班。学校只有我一个师范校毕业的老师,其余老师都是山上土生土长的代课老师。听人讲,这个学校曾分来两三个师范校毕业生,但他们来这里只呆了几天,看条件差,都调走了。只有我留了下来。
刚开学,学校负责人安排我教二三年级复式班的语文。这个班成绩差,平均分二三十分。第一次上课,我让全班学生每人听写10个学过的字,并写出拼音,竟然没有人全对。其中有个学生咬了半天笔头,我催了好几次,才涨红着脸慢慢吞吞走到讲台前,把作业本交给我。我一看,竟然是“白卷”!我愣了半天,问:“你们想不想成绩好呀?”“想!”学生们一个个眼神中充满渴望,但回答的声音稀落无力。这场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暗暗下决心要教好他们。
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新课教不下去。第二天上课, 我只好从一年级的拼音开始重头教。“a、o、e......”我高声念一遍,学生们鹦鹉学舌般,跟着念一遍。读会了,再抄写、默写。下午最后一节课,孩子们一个个来到我跟前读给我听,把本子上默写的递给我看,直到全部正确,我才放他们回家。有时候,没过关的学生要留到很晚。夜幕降临,教室昏黄的灯光亮起,这些学生坐在座位上大声诵读,或反复练习不会的字。等候在教室外的家长,不时从门缝里偷看自家孩子读书的情形。等我放走了其中一个孩子,家长便会点着火把或打个电筒照着夜路一起回去。我曾问这些孩子的家长:“我这样做,你们有没有意见呀?”“巴不得。”一张张朴实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教完拼音,我又用同样的办法教孩子们已经学习过的课文。我把旧课教完,专门组织了一次测试。做试卷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小心翼翼书写,生怕写错了。第二天,我发改出来的试卷时,学生们既紧张又激动,一张张小脸都涨红了。当看到自己的成绩,尤其大家都得了鲜红的100分时,欢呼雀跃声在教室里响起。这次考试,成功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种,他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有了底子,我终于可以教授新学期的新课了。
写作文是学生们的难题。那时的业余读物少得可怜。我让他们把课本和所有找得到的课外书的每篇文章都熟背下来,积累字词句篇。每周拿一天的语文课,我会专门讲例文,从如何写标题,如何写句子开始训练,先说后写。一堂课,每个人围绕一个主题,相互启发,学生们逐渐有所领悟。然后,我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每篇课文进行模仿作文。有个学生皱着眉头问:“写不好咋办?”“尽力就行,养成习惯,一定会有大收获。”我告诉他们,人年少的时候 ,懂知识重要,比别人早早养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更重要,那样更容易抢得先机,获得成功。
山上风景秀丽,随处走走,小溪流水、绿叶花草,满眼都是。我带着学生们上山,让他们学习由远到近、由点到面等方法进行观察,人人口头讲,相互启发,相互点评,我当场指导。时间一长,他们写作文大有长进。现在,我还记得一个学生曾写出“森林里伸长着渴望的手指”等精彩句子,当时我激动得一夜无眠,品尝到师者的一份骄傲。
一个学期下来,到了期末考试,我教的两个年级平均分都在90多分以上。学生们拿到试卷,不可思议地反复看,脸上笑开了花。而之后,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在教室里,每每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会满心喜悦,并对他们的未来产生许多遐想。三年后,我离开了教师队伍。后来,碰到我教的一个学生,他喜悦地告诉我,班上的同学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有的在省城当医生、教授,有的开工厂当上了老板。难以想象,山里娃终于走出大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美好梦想。
如今,回想起当初为人师时的一幕幕,不禁感慨万分,在学生们成长最重要的岁月,老师能够捧着一颗真心,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走好关键的那几步,使命运之树结出累累硕果,那是多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