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健康教育·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猝死低龄化,先兆要知道

  近期,某互联网公司员工猝死的新闻,再度引发中青年对过劳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关注。

  “猝死”这个看似离普通人有点距离的词,正离年轻人越来越近,二三十岁的上班族猝死的新闻屡见报端。

  何为“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死亡急骤、出人意料是它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准确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第一,患者已经死亡。

  第二,患者都是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的诱因是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

  第三,患者猝死都是突然发生的,患者身体表面并不会出现征兆,等到猝死发生才会被知道,这也就是猝死这件事最令人痛心的部分。

  猝死的类型

  猝死的类型分为心脏性猝死、脑中风性猝死、肺源性猝死以及食源性猝死这四种类型。

  心源性猝死占整个猝死病例的80%以上,心源性猝死患者都会有原发的基础心脏疾病,一般在1小时内死亡,部分仅持续几分钟。

  脑源性猝死大多数是由于脑出血引起,持续时间多在几小时到一天。

  肺源性猝死是由于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食源性猝死一般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他们咀嚼功能差,容易发生吞咽食物被噎住的情况,导致呼吸堵塞而猝死。

  猝死的原因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家庭成员发生猝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数倍。

  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过大,也是现代人群发生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适当减压或者提高自己抗压能力,都是较好的解决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是现代人猝死最常见的诱因,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五脏六腑,时间一长,就很容易给我们的身体留下隐患,比如熬夜致猝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冠心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是容易发生猝死的人群,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治疗,能明显减少猝死的概率。

  猝死的前兆及救治

  猝死发生得很突然,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亲人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那它有没有一些前兆?能够留有治疗的时间吗?

  相关专家表示,严重的头晕、头疼、双眼发黑甚至有反复晕倒、心跳紊乱的症状,都有可能是猝死的前兆,还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大汗等。

  如果经常熬夜,还熬得很严重,就会导致猝死。

  预防猝死首先要避免熬夜,还有就是要治疗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者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应该针对基础疾病、原发疾病积极治疗,保护自己的心肺功能,做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等等。

  一旦作出猝死的诊断,就应该立即进行抢救。

  先要做心肺复苏,叩击心前区,如不复跳,再选择胸外心脏按压,尽量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最后可以选择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心肺复苏成功后,需要做心肺复苏后的处理,避免二次伤害。可用药物治疗或者人工心脏起搏来恢复心律、血压、心功;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脑缺氧的防治,应尽早防治脑水肿。

  总的来说,我们要学会重视身体这台“机器”的保养,让身体的“运转”可持续。及时预判潜在的危险前兆,做好日常身体锻炼和休息,让“猝死”远离我们,让“健康”靠近你我。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时事·广告
   第04版:健康教育·广告
   第05版:中缝
猝死低龄化,先兆要知道
节后返岗返工返校及时做核酸检测
浸泡木耳时间太长 吃了可能中毒?
晚上睡觉心脏痒是不是心脏病?
广告
乐山日报健康教育·广告04猝死低龄化,先兆要知道 2022-02-12 2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