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教育·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2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改革 惠民生

  ■ 记者  鲁倩文

  开栏语

  2019年,我市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圆满完成两项改革“前半篇”任务后,我市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奋力书写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栏,报道我市各地在补齐乡村规划、生态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等短板,着力优化镇村便民服务、农村公共服务等布局,提升发展质量、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敬请关注。

  自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推进以来,我市乡镇(街道)从218个减少为132个,村从1949个减少到1107个,社区从269个调整优化到263个,村民小组由16696个调整优化到9274个,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以来,在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探索中,我市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大胆创新、乘势而进,稳步有序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起好步、开好局,不断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

  优化资源配置 盘活闲置资产

  新的行政区划形成后,如何将闲置资产、编制等资源配置再度优化,让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摸清全市农村国有资产和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市、县、乡、村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采取充实市场运营开发一批、集体经济使用一批等“九个一批”方式,分类盘活镇村闲置资产45.3万平方米。

  在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方面,我市聚焦调顺管理体制,明确乡镇行政权力事项,设置乡镇综合办事机构、事业单位,将县级富余编制下划乡镇,实现乡镇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两个不减少”。

  为充分激发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我市按照盘活存量改造一批、社会租赁保障一批、新建购置保障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7个涉改乡镇干部周转房保障试点。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了乡镇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民政、教育、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乡镇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基层群众性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公平参与项目承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全面优化资源配置。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提升发展质量  助推乡村振兴

  峨眉山市绥山镇荷叶村毗邻峨眉山景区,生态环境优良、林地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把开办民宿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力点,从农户手中流转闲置房屋,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开发,同时配套打造景点景观等。2021年,荷叶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3.86万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路子。

  在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探索中,我市还有许多村像荷花村一样,因地制宜探索股份合作经营、资源合作、盘活资产等发展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两项改革启动后,各镇村绘制了乡村振兴新蓝图,乡村农旅融合发展迅速。据统计,全市新培育家庭农场852家、市级示范场27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6个;创新“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模式,探索“三社”融合发展,建成基层供销社示范社14个、为农服务中心3个,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被不断激活。

  随着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我市全部建制村已实现通客车、通硬化路“双通”,全市撤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道路、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开工率均达80%以上,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即将完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1个、先进乡镇5个、示范村45个,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668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提高服务质效  方便群众办事

  针对两项改革后,服务半径增大、服务对象增多的盲点痛点,我市积极探索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全力打造快捷、高效、贴心的“乐易办”政务服务品牌。

  线上,建立“智乐山—乐易办”网上政务服务专区,推出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200项,大幅提升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度,实现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线下,全市1107个村全覆盖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推行“一站式”服务、村级民事代办制度,组建“村小二”“犍嬢嬢”代办代跑服务队2000余支,实现群众少跑路、干部多跑腿、一次就办好。

  两项改革以来,我市不断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涌现出一大批像“乐易办”“心连心·邻里中心”“犍嬢嬢”“村小二”这样的便民服务品牌。

  我市聚焦打通城乡教育“壁垒”,着力化解“村空、乡弱、城挤”等教育顽疾,其中夹江县投入1.17亿元新建英才小学,新增城区学位2892个,让农村小学生“零门槛”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2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推行医疗人才“岗编适度分离”和“县招乡用”招聘试点,有效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挂图作战”推进全市13个在建养老项目,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地探索建立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村(社区)儿童之家示范点25个,建成“壹乐园”儿童服务站20个,实现涉改乡镇(街道)、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全覆盖,让更多群众受益,共享发展成果。

  提升治理实效  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井研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红堂”自主议事、“红榜”典型引领、“红包”正向激励的“三红”工作法,创办《研为百姓》《有事来协商》等问政通道,全域推行村民文明诚信积分制管理机制,全面推广村级事项上门代办服务,打通村民办事“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井研县创新推进“三红”工作法,是我市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有力探索。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推广“积分超市”“阳光问廉”坝坝会等做法,逐步建立“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建强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在社区治理方面,我市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争取省级资金700万元支持28个社区建设综合服务设施,争取省级资金近1900万元开展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大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在人、在干部。我市立足“优结构、强功能”,结合乡镇、村(社区)换届选优配强班子,实现乡镇班子队伍学历、专业背景、乡镇工作经历、年龄“三升一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99%,村“两委”班子队伍学历、年龄“一升一降”。

  此外,我市还创新开展治理提升行动,通过市级部门(单位)结对帮扶全市104个养老(儿童)机构,推动院容院貌、服务质量、幸福指数提升和安全风险降低“三升一降”;实施建制乡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加快39个乡镇场镇交通补短、环境整治、风貌改造和服务高效“四大行动”攻坚,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乘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强劲东风,我市正继续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提升改革工作实效,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凝聚起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乐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广告
   第04版:时事·广告
“双减”下的首个寒假 素质发展类培训迎生机
宣传疫情防控 志愿者在行动
学子科创成果赛场创佳绩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改革 惠民生
广告
乐山日报教育·广告03促改革 惠民生 2022-02-07 2 2022年02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