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乐山市沙湾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沙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干部群众,提振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谱写沙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沙湾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各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办成一批基础性、长远性、标志性大事要事,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谱写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动人华章,为沙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8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47.5%、54.5%。
重整行装、砥砺前行,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沙湾新征程
今后五年,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紧扣“农旅兴区、工业强区”发展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区两城三基地”,打造沫若文化名城、沙湾新城、国家级冶金建材产业基地、国家级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为全面建设生态更优、发展更好、生活更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沙湾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力争到“十四五”末,经济总量达到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3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万元以上、2.8万元以上。
改革开放谱写新篇章。强化先行先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原创性创新,促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沙湾经验”。
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资源能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法治沙湾、平安沙湾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果。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沙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发力“五大振兴”,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2025年“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占比80%以上,到2025年培育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30个。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一区一基地三链条”工业布局,打造先进冶金建材“双引擎”、新材料“增长极”、高端纸制品“新高地”。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实施“三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冶金建材产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推进文旅全域发展。按照“一核两带四园”总体布局,加快文旅融合、推动扩容提质、深化全域旅游,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郭沫若故居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沫若戏剧文创园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沫若文化名城”。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沙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抓手,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建成市级“名校”3所、省级艺术特色高中1所。加快健康沙湾建设,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省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加快建设美丽城乡。建设“沙湾新城”,按照“河西融入、河东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突出城市为产业配套、产业为城市赋能,打造产业新城。
优化提升交通路网。实施交通强区战略,按照“一高两铁四干多支”布局,不断优化提升交通路网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积蓄动能,建设更加开放的“活力沙湾”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贯彻省委推进原创性原动力改革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推进民主政治。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人大开展工作、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支持政协发挥职能作用,打造“有事来协商”工作品牌。
加强基层治理。聚焦社会治理短板,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坚持精细治理,推动网格服务管理提质增效。
提升精神文明。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将“感动沙湾人和事”与“践行十爱人物榜”评选活动有机结合,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沙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设更高水平的“清朗沙湾”
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突出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管厚爱建强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鲜明重品行、重担当、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全面优化班子结构,梯次培养“青女少非”后备干部,推动干部跨领域跨层级互派交流、实践锻炼,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持续加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确保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有机协同。擦亮“沫若廉洁文化”“铜河家风家训文化”两大地方廉洁文化品牌,打造沙湾特色的清廉名片。
(摘自《中国共产党乐山市沙湾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