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9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震旦纪岩的风骨
郭明兴

  ■郭明兴

  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峨眉郡志》记:“云囊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蝽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历史典籍上尚记录了不少峨眉山的故事,我却信奉古人云:“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

  早在距今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世,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强烈的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惊天动地,峨眉山从地槽转化为地台。二叠纪时海水再度浸漫,变为沧海,岩层一次次地遭受冰川活动的剥蚀,地下水的冲刷。白垩纪后期,引发大量的花岗岩岩浆喷溢,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随着沉积岩盖层的变形、叠累、移位,出现规模不一的褶皱和断层。最后一次是喜马拉雅运动的强大挤压,不可阻挡的震撼,使得峨眉山“地基”主体迅速崛起。

  山体悬崖上,遍布因海水浸漫沉积而成的碳酸盐岩层,可见藻类和腕足类化石遗迹,那里隐含着古海子的忧郁;地幔基性岩浆喷溢之后冷却形成的玄武岩层,地基沉降形成的含砾砂岩、白云岩、泥岩等遗存,又潜藏着火熔浆的基因。峥嵘岁月的回眸,让群山深壑组成一个偌大的地质博物馆,记录下震旦大山一圈一圈的年轮。

  正是从白垩纪(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历经漫长的孕育和刻骨铭心的阵痛,峨眉山终于挺起了它铁骨铮铮的脊梁,并将雄、秀、奇、幽、险集于一山之中,鬼斧神工般地造化出无数绚丽美景,使之峨眉既不失大山的巍峨挺拔,又有着仙山的清新灵秀。从此,在四川这块版图上,诞生了震旦纪亘古的生命,耸立起了峨眉山3099米永远的海拔。

  “高山仰止”,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有一段磨难,每一道山脊都有一个传奇。山岩壮阔,逶迤连绵,峭壁挺拔,怪石嶙峋,岩石毫无规律地矗立着、紧挨着、拥挤着、相叠着,在大山层层的皱褶里,可以看到从它身上流逝的疾风骤雨,可以想象到山岩所承受被挤压被切割的强大压力。

  崇山峻岭贮满光阴的故事,缄口不言的岩石,布满青苔,其后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风雨、云雾、霜雪、雷电,在崖壁上涂鸦了许多凌乱的文字,我读不懂,这些沧桑的大山箴言,就像猜不透的谜语。

  享受峨眉山间的空幽道是一种奢望,这让我想起一位画家朋友笔下的《峨眉云烟》,画家师法自然,钟情云飘雾绕,以干与湿、浓与淡、轻与重、虚与实的笔墨语言,描绘天人合一的意境,表达出一种灵气和超然。“只缘身在此山中”,更值庆幸,我走进了峨眉山云雾溟蒙的世界,将苍郁山景揽入怀中,独享其间最美的愉悦。

  山岩被绿色覆盖的都是沟谷和底层,无数倔强的植物,都在这巨石之上扎根,生长,似乎每一个树根,每一片树叶都铆足了劲,这一种绝处求生的力量,不知能否给路人有所启迪?

  人生不过百年,跟这不老的峨眉山巨岩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人们所求的游山观光,也只能感悟大山恒久的一点气息。人虽渺小,人生虽短促,但人却拥有思想,这思想就像一道光,可洞悉自然的秘密,探索大山的年轮,呈现于一种永恒的叩问,心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

  世事更迭,沧桑巨变,苍茫的峨眉山落满岁月的尘埃,但青山依旧在,溪水潺潺流。山道旁杜鹃花如霞似火,芳馨袭人;悬崖畔冷杉树傲然挺拔,沐雨栉风。那些散落山间的佛寺古庙,都储存着修行空性的智慧,依然延续着神圣的香火,传承着古老的文明。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只因峨眉山飘逸着永不衰竭的仙韵,神圣之山随岚气升腾、笼罩,才得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祥云图。

  这里是峨眉山绝壁凌空的主峰——金顶,一个不同凡俗的绝尘世界。一条朝圣大道串起金光闪耀的金殿,雄浑庄严的铜殿和银光灼灼的银殿;高达48米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于山巅,映日月光辉,慈祥的普贤,从容淡定,开示无边行愿。

  站在三千悬空的金顶,我由衷发出“高凌五岳,秀甲九州”的感叹,更领悟到“云上金顶,天下峨眉”当今旅游攻略的内涵。这是一个清静无为的圣地,峨眉山巅浮游在一种祥云瑞气的意境之中,他让所有的景物若实若虚,忽隐忽现,产生云蒸霞蔚的效果。炎夏来游,一阵清凉之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临风而立,舒畅至极,直望山峦起伏,云团变化,那震旦亘古的境界,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浑厚苍茫的意象,皆与云气和想象一起飞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第八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特别报道
震旦纪岩的风骨
峨眉山杜鹃花海
立秋后的舞者
夜宿高寨子
村庄已经硕果累累(组章)
生锈的铁轨(外一首)
秋辣子,秋茄子
扫一扫
乐山日报海棠03震旦纪岩的风骨 2021-09-05 2 2021年09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