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余乐
岁月无止息,征程永向前。乐山市人民医院秉承“仁爱济世、精诚行医”宗旨,跟随新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脚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扣医学时代脉搏高质量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2021年,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市人民医院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继续加大党建工作的力度,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展现新作为。
凝心聚力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市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作用的发挥,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通过创新“党建查房”“小支部工作法”等工作模式,以党建为引导,推动医院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新路径。
为群众开展义诊义检、深入基层医院调研指导、替特殊患者开通入出院绿色通道……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人民医院立足实际,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同时,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筑牢办好人民满意医院的思想根基。
在“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党建引领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市人民医院党委积极以党建引领带动业务发展,有力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也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赖和支持。
预防为主 疫情防控常态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从确诊到治愈,在与新冠肺炎的较量中,市人民医院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阵地,全院职工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为百姓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人民医院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领导小组,迅速腾挪原肿瘤血液病区改建为传染病区(现永安院区),先后派遣45名医师,39名护士前往永安院区进行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积极发挥远程医疗中心作用,开展5G远程会诊,建设远程影像会诊网络,提升救治能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防控意识不能松。市人民医院将继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每周新冠肺炎疫情巡查制度,贯彻落实新冠肺炎院感防护措施,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加强相关流行病学史的问询,夯实起一面坚实的防控“城墙”。
医疗为本 打造区域中心医院
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将发展目标瞄准国际前沿,定位国际化医院之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行人才、学科、团队“三位一体”模式,增强国际化视野。制定“五年百人”计划,即用5年时间选拔100名优秀青年到海外研修学习。倾力打造优秀学科和团队建设,通过实施“四川省天府高端引智”医疗项目,引进外籍专家到医院工作,带动了医院学术水平、诊疗能力的提升。
坚持医疗为本,大力发展“高、精、尖、优”项目。车载方舱CT、256排CT 直线加速器 大孔径CT、3.0T核磁共振、钬激光治疗系统、手术显微镜、全飞秒激光、三维C型臂、高端超声、移动X光机、ECMO(人工心肺机)、血管造影系统等高端医疗设备,不断增强医院的“硬实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疑难杂症的救治能力,改善乐山市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
另一方面,医院不断加强危重患者抢救,抢救成功率上升到93.2%。加强手术安全核查管理,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达到100%。加强病历质量管理,病案首页缺陷率下降至16.89%。积极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累计成立了14个医疗中心,综合医疗能力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 医疗走进数据时代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远程网络发展,打破地域限制,足不出户即可“线上”治疗的远程会诊服务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为此,市人民医院坚持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核心,推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基于新一代信息集成平台的软件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实现全院临床、医技、门诊和管理部门的全覆盖,并对域内县(市、区)提供临床辅检支持和远程会诊服务。医院“三长一短”现象得到显著改观,市民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2021年1月,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开诊运行,患者可以上传以往的医疗检查结果,还能实时提交一些可以简单自测的生理数据,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此外,患者不仅能通过文字在线就诊,同时还可以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指尖寻医,视频复诊,药品配送精准到达,市民可以在家就医取药享受“互联网+健康”的红利。
同时,推行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联盟医院,积极开展远程会诊工作;与区域内医院开展远程动态心电图、远程门诊、远程影像等远程医疗工作。这一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边远贫困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优质服务 构建医患和谐桥梁
如今的市人民医院,崭新的住院大楼宽敞明亮,儿科、妇产科等科室改造后显得特别温馨。医院门诊设置有预约窗口,患者可通过现场、电话、微信、网站、自助机等多种形式进行预约挂号。门诊、住院大楼里,设置了针对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就医流程、85岁以上老人就医享受“快车道”等温馨提示随处可见,银医自助终端、检验报告单打印机等自助设备整齐排列,党员志愿服务岗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患者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
此外,医院还推出了日间手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切实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病员。
“现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在手机上就能处理,挂号、缴费,查报告等,非常方便快捷。”……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纷纷“点赞”。
用心付出,收获硕果。市人民医院被评为“2015—2017年度四川省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在2018年国家满意度调查中居四川省综合医院患者满意度排名第二名;2019年,荣获全国“人文爱心医院”“人文爱心科室”两项殊荣。
精准发力 帮扶成效落地开花
先后精准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沐川县4地9村2家医院;帮助美姑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复审、金口河区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一村一室一医一培训……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人民医院瞄准帮扶对象急需,发挥医院整体优势,确保帮扶工作成效落地开花。
突出行业优势,以医联体建设、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下乡等工作为载体,做到“点对点”健康扶贫。突出党建引领,与帮扶村结对党建共建,党委委员带队,赴帮扶地集中蹲点、走访贫困户,收集群众诉求,分享党建工作经验,“面对面”提升脱贫质量。突出实际效果,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心贴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突出“面对面”推进健康扶贫,定期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一村一室一医一培训。同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沐川猕猴桃产业、金口河蘑菇培育等取得实质性效果。
市人民医院先后荣获“全省‘五个一’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市脱贫攻坚贡献奖”“2020年四川省直部门 (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等荣誉。
不忘初心 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医之大者,心系家国。伴随着自身的迅速发展,市人民医院不断丰富着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内涵。
无论是传染病的防控与救治,还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类医疗保障工作,还是医疗对口支援,市人民医院始终站在医疗行业的前列,出色地完成着一项项社会责任。无数支医疗队足迹遍布市内外,开展免费义诊和对口支援。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陈佳表示,医院将立足实际,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医院各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推动医院科学管理及医德医风建设,以党建带动医院亲民与公益惠民行动,以党建促进医院稳步与文明健康前行,以党建引领医院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走向特色化、差异化、大综合、强专科的创新发展之路。
同时,市人民医院将继续完善“一院多区”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区域救治、专科服务和急诊急救等能力。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精尖设备,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科,形成国家级重点专科领衔、省级重点专科带动、全院科室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百姓就近即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作为全市医、教、研中心,市人民医院除了要强化自身发展外,还肩负带动地区整体诊疗水平提升的历史重任。”陈佳介绍,医院将充分发挥区域龙头医院引领作用,以“医联体”为载体,加强全市基层医院、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的联系与合作,取长补短,打造综合网络型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百年老院再续辉煌,为乐山经济发展和全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本版图片均由市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