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本版列表新闻
~~~——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赵承 张旭东 邹伟 刘华 韩洁 林晖 朱基钗 熊争艳 施雨岑 刘劼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 新华社记者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

  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一)风雨沧桑——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上海海关大楼《东方红》旋律报时钟声响起。岁月斑驳的百年建筑间,历史与现实在眼前切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失去海关自主权。这里的报时钟声曾长期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旋律。大钟每走一小时,按《辛丑条约》,中国要向列强赔款2800多两白银……

  今天,站在这里眺望浦江对岸,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鳞次栉比,《东方红》旋律的钟声应和着中国强劲的脉搏——每一小时,创造约116亿元GDP,约37亿元货物进出国门……

  回望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

  从沉沉暗夜到光明绽放,恰似百年中国前行之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重新屹立的百年之路——

  1922年,在上海看到“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方志敏满眼痛楚:“这是我感觉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与许多共产党员一道捐躯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万……

  100多年前,京张铁路设计者詹天佑,曾有“引以为耻”的憾事:虽然铁路的设计建造由中国人完成,但主要部件甚至铁钉都是从国外进口。

  如今,长城脚下,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开智能铁路先河的京张高铁穿越于崇山峻岭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飞驰而过,勾勒出百年中国的追梦轨迹。

  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

  推翻旧制度,人民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举世瞩目,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千年小康梦照进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这是令世界赞叹的百年之路——

  上世纪20年代,《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哈利特·阿本德惊呼“作为国家的中国已然不复存在”。

  如今,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纽约时报》称“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

  194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70多年过去,中国已从解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

  ……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成大道,用今天的腾飞向世界证明: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

  (二)思想火炬——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旗帜、勇于求索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17年10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庄严表决,一致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乐章,每在历史抉择的关头,总伴随着理论的飞跃。

  湖南长沙,湘江之畔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挂着一幅“实事求是”匾额。

  100多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常在此流连,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绵绵,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讲堂前,总书记撑着伞,望着檐上的同一幅匾额,久久凝思: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把支部建在连上,从工农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指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支持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到兴办经济特区;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带领一个差点“被开除球籍”的国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

  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点亮思想的火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提出“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从以新常态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到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动力、结构、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破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看似两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呈现在世人面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的时代——

  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指引中华民族大踏步迈向伟大复兴。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时又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为开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而产生。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之路。”党史专家李忠杰说。

  (三)人民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凝聚起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上世纪30年代曾在陕北采访4个月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埃德加·斯诺回答:中国共产党总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江西赣南,于都河畔静悄悄。

  1934年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渡河长征。

  30万于都人共同守着这重大秘密:是夜,百姓扛着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划着渔船为红军架桥;清早拆桥隐匿,一切恢复原样。反复4天,直至全部红军渡河,敌人竟然始终毫无察觉。

  一起渡河的还有数万于都子弟。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来的只有277人。

  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百年来路,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总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人民——

  1934年10月,贵州石阡困牛山上,敌军把百姓抓来当“肉盾”,无路可退的红军喊出: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当俘虏。不到20岁的陈世荣吹响冲锋号,与上百名战友砸烂枪支,纵身跳崖……

  共产党人用铁的纪律赢得人民——

  1948年秋,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来到锦州。梯子沟村老书记何清泉回忆:“当时家里房前屋后都种着苹果,解放军不摘树上的苹果,掉在地上的也不拿一个。”

  共产党人把权力交给人民——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几千年王朝的“家天下”,变成了亿万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

  共产党人用真情护佑人民——

  那是人民至上的众志成城。面对疫情,党中央一声令下,4.26万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牺牲医务人员中党员超七成。那是生命至上的全力以赴。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弃。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

  (四)精神丰碑——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在信仰旗帜下,挺起如钢似铁的精神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延安时期,一批又一批外国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中国的西北角,经过对“红色圣地”的探访,如此形容自己看到的这群人——

  “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财富。”

  这是一群心怀信仰的人——

  80年前,湖北恩施。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回一回头就不杀”。26岁的共产党员何功伟拖着沉重的脚镣,一级级走过,始终没有回头。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百年来,却总有一群人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

  他们是信仰淬炼而成!

  这是一群心怀大爱的人——

  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逢国家危难时刻、每到民族存亡关头、每遇人民危急境地,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谱写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这是一群心怀梦想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向着新的“中国高度”进发。

  中华民族,志在九天。

  上世纪50年代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中国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将军,还从未见过火箭是什么样。

  这位长征途中率领勇士们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营长拍了桌子:“没见过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

  一群追梦的人发誓:“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只有理解他们壮阔的梦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在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领导人民熔铸锻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党史专家陈晋说。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形成绚烂夺目的“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五)自我锻造——中国共产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从严治党、革故鼎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百年来,带领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向强盛、一个沉沦的民族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在一刻不停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2012年11月15日,中外记者会聚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镁光灯下,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郑重地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人心。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而始终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中国共产党以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的态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是因执政而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才执政。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始终以驰而不息的精神刀刃向内、去腐生肌,以严明纪律约束全党,从而赢得民心。

  2021年6月18日,北京天朗气清。在刚刚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仔细察看:“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

  8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从在河北正定制定实施“六项规定”,到在福建宁德制定执行“廉政十二条”,从在浙江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再到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为全党上下作出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以制度为保障,用信仰塑灵魂,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火成金,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有如一块“整钢”,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021年6月25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深邃的话语,穿越百年、激荡时空。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应对面向未来的“赶考”?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

  (六)大道不孤——中国共产党登高望远、胸怀天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创造美好未来

  2021年5月23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暮色中,飞机降落,总统皮涅拉迎上前去。这是他年内第三次亲赴机场接收中国产新冠疫苗。

  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疫情来袭,中国紧急驰援,派遣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展开人道主义行动,携手世界筑起“防疫长城”。

  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7年1月,瑞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带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深入思考,习近平主席用五个“坚持”,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摒弃零和博弈、地缘政治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理念首倡者,更是坚定践行者。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拓国与国交往新路径——

  一个从苦难和屈辱中走出来的民族,更懂得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含义与价值。

  从倡导对话弥合分歧到谈判化解争端……中国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路。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话坚定有力:中国近代以后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建交国已增至180个,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新平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短短8年,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一带一路”成为这个蓝色星球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越发展,越能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越能造福全人类。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疫情背景下,一个个国家级展会相继举行,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彰显开放自信与大国担当。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015年10月12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集体学习。

  “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不当旁观者、跟随者,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到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

  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跃居第三位,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已从全球金融体系的普通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变革的“发动机”;

  从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坚定致力全球环境治理……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国内,写入党章、宪法;国际上,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的坚实行动,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西班牙历史学家普列托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推动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抛弃敌对好斗的思维以及使人类一再陷入对抗与战争的过时模式。

  百年沧桑,百年见证。以历史的长镜头来观察,更能深切体会这100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跋涉与执着。随着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必将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七)千秋伟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必将书写出新的传奇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深意;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0001号文物,是一个森然兀立的绞刑架。

  1927年4月,38岁的李大钊身着长袍、目光坦荡,走向这个绞刑架。

  以这样悲壮的方式,这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肩住黑暗的闸门,告诉世人:“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博,驻足于一幅幅历史画卷,点明近代以来的民族奋斗目标: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致力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一个扛着民族复兴重任的政党,只会把里程碑当作新的起点。

  这是何等的辽阔视野?!

  2019年3月,意大利罗马,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时间观:“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两千多年前,与这座西方“永恒之城”交相辉映的,正是东方的“盛世长安”。

  如今,又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由东方延伸开去,在百年变局的大潮中将世界紧密相连。

  试看今日,“北斗”定位、“天眼”巡天、“祝融”探火、“嫦娥”奔月、“悟空”遨游、“蛟龙”入海……星辰大海的征途,闪耀着中华民族的荣光。

  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放眼上下5000年民族奋斗史,南水北调,以远超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超越京杭大运河的气魄,编织“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展开“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

  眼光再转向西南,世界屋脊。

  川藏铁路建设正在穿山跨江。从成都平原出发,跨越“七江八山”,经历“六起六伏”,急剧攀升最高至海拔4000多米,又一条钢铁天路通向雪域高原。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天堑通途、高峡平湖,到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发展新战略;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四大工程,到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新增长极……誓把山河重安排!

  这是何等的宏大气魄?!

  跨越百年、逐梦千秋,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珠江口西岸,中山市翠亨新区,孙中山故乡。

  2021年6月17日,高达270米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封顶,这里将建成全球最高跨海大桥。到2024年,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两座城市的车程仅需20分钟。

  一座是以近代中国革命先行者命名的城市,一座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城市,从中山通往深圳,仿佛某种隐喻。

  100多年前,这位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先行者,在《建国方略》中谋划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然而,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写就百年的史诗,并把成立一百周年作为“一个新的征程的起点”,奔向又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今天,迈向未来,那激昂的旋律再次在神州大地上传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记者赵承、张旭东、邹伟、刘华、韩洁、林晖、朱基钗、熊争艳、施雨岑、刘劼)(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9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10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11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1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乐山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03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2021-07-01 2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