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理论·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谢世华

  ■ 谢世华

  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民族政策,着力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物质基础和法治基础,紧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主题,让15万彝汉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截至目前,全县先后涌现出17个模范集体、19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表扬。2018年,峨边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三力”同向,强化引领,筑牢政治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峨边始终把加强统一领导和思想引领作为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引领力。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民宗、教育、公安等15个部门和13个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宗教工作大格局。

  二是强化贯彻政策执行力。因地制宜,制定《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修订《峨边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峨边彝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语言文字条例》等自治法规,加快配套法规建设,使民族政策深入人心、民族工作有法可依。

  三是提升民族干部战斗力。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处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全县行政机关少数民族公务员(参公人员)有410人、占比35.7%,配备科级少数民族干部140名、占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34.1%,形成了一支数量多、素质好、结构优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

  “三交”同心,团结互助,筑牢社会基础

  峨边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建“交往”载体、通“交流”渠道、搭“交融”平台,让15万彝汉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网格服务建“交往”载体。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格,落实“一站三员三化”(民族工作站,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制度化保障),开展送政策、送温暖、帮发展、帮维权“两送两帮”活动,形成上下沟通、纵横联通的少数民族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目前,累计服务少数民族流动群众6.5万余人次。

  “学前学普”通“交流”渠道。坚持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创新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全面推进“学前学普”行动,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136个,聘请辅导员140名,招收幼儿3580人,学前幼儿从“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向“听懂、会说、敢说、会用”转变,在“书同文、语同音”中不断夯实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全县5700名在园幼儿人人能听懂会说普通话,占幼儿总数的97%。

  文化活动搭“交融”平台。扶持培育“甘嫫阿妞”“彝族刺绣”“毛坪山歌”三大非遗品牌,精心举办“甘嫫阿妞艺术节”“感动峨边·文化扶贫”“中国著名作家峨边行”“甘嫫阿妞全国女性文学征文”四大活动,推动“记忆峨边”“彝恋黑竹沟”两场沉浸式常态化演出,在弘扬优秀文化中感党恩、传播团结基因,营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子”同行,迈步小康,筑牢物质基础

  峨边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经济建设协同推进、互为促进,通过增加群众的获得感来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好“房子”夯基础。积极争取资金,整合政策资源,建成彝家新寨住房11629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67户、地灾避险搬迁645户、库区移民避险解困549户,改造非贫困户住房3895户,建成13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30个“一村一幼”、91个村级卫生室,全力补齐农村住房短板。

  修好“路子”破瓶颈。加快推进峨边“百亿交通”大会战,加快实施县、乡、村道路建设,新改建通乡通村公路677公里、通组联户路837.1公里、产业路198.5公里,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有效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制约发展瓶颈。

  挣好“票子”强保障。落实“以奖代补”扶持资金8051.41万元,建立产业扶持基金7120.93万元,发放小额贷款9349.07万元,扶持7751名贫困人员发展“五小产业”。实施“13354”就业扶贫攻坚计划,订单式开展“家门口”流动轮训、“校门口”转班集训、“厂门口”异地送训,全覆盖培训1.43万人次,年均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4.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92亿元。举办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招聘会9场,帮助贫困人口就业3473人。

  “三法”同频,深度治理,筑牢法治基础

  峨边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的前提下,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结合点,形成“德古工作法、亲情工作法、三议群众工作法”三法治理体系,为维护彝区社会和谐稳定,凝聚脱贫奔康的强大合力提供了制度遵循。

  一是推广“德古”工作法。将彝族民间德高望重、群众拥护的“德古”人士聘任为人民调解员,将传统彝族习惯法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有机结合,引导彝族群众依法开展社会活动、依法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并将其上升为“德古”工作法在全县推行。2016年以来,全县选聘“德古”53名,调解纠纷2300件,调解成功率达98%。

  二是推行“亲情”工作法。每逢彝区群众红白喜事时,由乡、村两级党组织派人参加“赶人情”,形成亲情式的党群干群关系,面对面开展法制宣传和收集意见建议、问题诉求、评价反馈,实现普法宣传从强迫式到亲情式、工作效果从强制推行到自然而为、干群关系从路人到亲人,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2016年以来,收集意见建议6807条,有效处置回应6207个,转化为县委、县政府决策23条。

  三是推进“三议”工作法。村级事务决策由村“两委”提议、村民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推动村务公开“五个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民主决策,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村级事务管理透明度,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系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金融·广告
   第03版:理论·广告
   第04版:专题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乐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乐山日报理论·广告03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2021-05-28 2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