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戴余乐
近年来,“脐带血”这一名词经常在媒体上出现。这种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几十种血液和免疫系统重大疾病的治疗,目前全球脐带血应用已近80000例,中国脐带血应用例数超过16000例。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选择将孩子的脐带血保存,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捐献,在“移植”中接力生命。
采集脐带血 生命接力第一棒
2020年4月6日,在峨眉山市人民医院产房里,一名女婴呱呱落地。与往常操作流程不同的是,该院产科主任陈惠容在剪断婴儿脐带后,用一个采集袋将残留在脐带中的血液收集起来。
此前,女婴家长主动提出捐献脐带血,并签署了《脐带血捐献知情同意书》,很快,这份脐带血被运往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制备程序后,最后被冻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中。
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血液科病房里,张女士正在接受治疗,由于病情严重,医生建议立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遂向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发出HLA配型查询申请。
一场生命接力赛,就此展开。
经过反复核对,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采集的那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HLA配型6个点位4个相合,且有核细胞数、CD34+数以及活性,都符合为张女士做移植的条件。
2021年3月18日11时,张女士顺利完成移植。目前张女士身体状况良好,并未发生严重的排异反应或感染,现已出院定期随访。
图片由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提供
留存脐带血 点燃新生希望
很多人问到,采集脐带血,会不会对孩子或母亲带来伤害。事实上,脐带血是新生儿娩出、脐带和胎盘断离后才采集,因此对新生儿和母亲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产科医生会根据分娩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集脐带血。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现已用于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在内的11大类疾病的治疗。此外,脐带血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原理,生成有功能、有生命力的身体组织器官,修复或替换身体内老化、生病、受损的组织器官,或是以其他方式,刺激体内组织和器官再生的方法。脐带血应用于再生医学是目前世界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前景极为广阔,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相关研究涉及疾病种类包括:脑瘫、衰老、自闭症、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克罗恩氏病等,疾病种类超过35种。
——相关链接——
依法采集和储存脐带血
2016年1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延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规划设置时间的通知》,明确规定现有7家脐血库的存储能力能够满足临床需求,2020年前将不再新增脐血库。因此四川脐血库(全称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合法从事脐带血采集、制备、检测、冻存及移植配型服务的专业机构。
2017年11月,成都市卫健委印发了《关于支持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相关事项的回复》,明确表态支持全市具有助产资质的医疗机构产科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加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采集管理的通知》要求,与四川脐血库签订《采集脐带血协议书》,明确责任权利,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和支持四川脐血库的脐带血临床采集工作。
以上文件均体现了国家和地方卫计委对脐带血采集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依法采集和储存脐带血,才能保障脐带血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