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领导参加和督导县(市、区)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张彤曾洪扬参加
~~~
乐山市主城区“道路畅通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张彤赴马边调研时强调~~~
~~~——记全国“最美公务员”师玉容
市领导一线挂牌督办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
~~~
~~~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的“花”
——记全国“最美公务员”师玉容
罗学锋 陈兴鑫 方方 付小惠
工作中的师玉容 沐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 记者 罗学锋 陈兴鑫 方方 付小惠

  2015年,时年35岁,从峨边乡镇一步步走到乐山市司法局工作的师玉容,工作安稳,生活平淡而从容。

  “认真工作、尽好本职,孝顺老人、相夫教子……直到退休。我都仿佛看到了自己后半生的生活轨迹。”师玉容说。

  一场对世界庄严承诺的脱贫攻坚战,不仅改变了我国近一亿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也彻底改变了师玉容的生活“轨迹”:

  这一年,组织下派她到沐川县高笋乡安坪村担任第一书记;37岁,第一书记两年驻村轮换时,安坪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她毅然选择留下;38岁,安坪高质量脱贫退出,她可以撤回,但想到乡村振兴刚刚起步继续留下;39岁,她再次放弃回到市级机关任职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转任沐川县高笋乡党委书记、落户基层。

  三次留下,六年坚守,她为何作出如此的选择?昔日的贫困山村,为何让她如此不舍?

  脚下有泥,她对农村有着最质朴的感情;心中有爱,她把满腔热情倾注给乡亲们;眼里有光,她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脚下有泥、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在脱贫攻坚一线,一朵最“美”的花在乌蒙山区绽放。

  脚下有泥 

  2015年的夏天,师玉容一个人扛着驻村帮扶旗帜来到安坪村。一路上,村民们问她:“你这扛的是什么旗?”师玉容笑着答:“往后你们就知道了!”

  从那天起,“师玉容”三个字便与安坪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初到安坪村时,师玉容眼前是一片“烂摊子”。在这样一个省定贫困村,班子软弱涣散,住房普遍破旧,道路坑洼不平,产业几乎为零。

  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全面吹响。这一战怎么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既然来了,就不能走个过场就回去。”师玉容说。

  对于从小长在农村,又曾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师玉容来说,农村并不陌生。

  驻村第一个月,她挨家挨户收集村情民意。由于熟悉农村生活,和村民讲话接地气,师玉容很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两个多月里,她白天走访群众,晚上编制规划,会同乡村干部为安坪村量身打造了《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1+5”实施方案》。翻开这些规划,可以看到,安坪村的脱贫梦正是循着当初的设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2000亩李树铺展开来,雪白的李花簇拥枝头,美丽新居点缀其间,整洁的村道蜿蜒环绕……每年早春踏入安坪村,总会被这样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所吸引。这是师玉容带领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画”出来的。

  面对没有一条像样硬化村道、住房普遍破烂不堪的安坪村,师玉容迈出第一步便是启动新村建设和道路硬化。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她天天驻守在工地,三伏天里皮肤被晒得过敏就戴个草帽遮一遮;为熟知一家一户,她与支部书记开着小货车挨家挨户送物资,山路陡坡差点翻进山沟;有天晚上巡查工地不慎摔伤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右手韧带拉伤至今仍影响手部活动;入户走访时,由于村民对政策理解有偏差,甚至要动手打她,她第一次为工作流下眼泪,委屈地吃不下饭,但第二天又接着工作……2017年春节,师玉容笑着把31户村民迎进了聚居点新家。聚居点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实现安全饮水、道路硬化、环境治理全覆盖。

  焕然一新的安坪村让村民们眼前一亮。但农村长大的师玉容清楚,产业才是群众彻底脱贫的底气所在。

  然而,作为当时的“后进生”,村民们发展积极性并不高。2015年底,师玉容组织村组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发展300亩茵红李基地,同时邀请专家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发动村民发展产业,逐步壮大产业规模。2020年,安坪村茵红李产量达200余吨,种植户户均增收4500元。当年第一批带头种植的贫困户许前堂掩不住笑意,“如今家里种了10多亩李子,一年下来纯收入有2万多元哟!”在发展壮大李子产业时,师玉容还引导村民同步发展林下养鸡,养殖生态猪,长短结合,种养叠加,丰富村民增收渠道。

  村里人生活单调,聚在一起爱打牌。师玉容拉上村干部开起“坝坝会”,与村民们摆政策、拉家常;同时评选“五星家庭”,开办农民夜校,举办农民春晚、农民运动会,组织跳广场舞,把村里的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她还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暨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每学期现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安坪村村民真正实现了从口袋到脑袋富起来。

  在担任第一书记的3年多里,师玉容的汗水与足迹,欢笑与泪水都融入了安坪村的脱贫历程。短短几年,安坪村由一个“后进村”变身成为“明星村”。

  在安坪村,大家都爱叫师玉容“老师”。她的手机里存着全村几乎每家的电话号码,每个号码她都仔细备注称呼。安坪村党支部书记雷文明说:“村民有大事小事都爱给她打电话,她也不推脱。”这家的鸡蛋、李子没销路,那家的猪肉要送进城,甚至单身汉找对象也想找她帮忙……这些事师玉容都一件件记在笔记本上,在驻村帮扶的4年时间里,她留下了15本密密麻麻的帮扶工作笔记。她说:“老百姓是鼓足勇气给我们反映情况,这些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事,我能帮就尽力帮。”她是安坪村的第一书记,也是村民眼中的“亲人”。

  3年多时光,安坪村脱贫了,师玉容变黑了。在雷文明看来,尽管容颜有了变化,但她依然称得上“最美”。

  心中有爱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爱,师玉容选择了继续留下。从一名坐办公室的“市上干部”、搞扶贫的“第一书记”成为了一名跑田坎的乡镇党委书记。

  “这里是我奋战了3年多的战场,有我深爱着的家家户户,还有从无到有、发展方兴未艾的助农增收产业,我实在放心不下。”留下,没有高大上的借口,只因心中最朴实深厚的爱。2018年底,师玉容走马上任,成为高笋乡党委书记。

  职位的变化,带来的是工作重点和视野的变化——作为一个乡的“大班长”,要当好“领头雁”,带着大家奔向更好的未来。

  结合在安坪村积累的经验,师玉容逮着机会就到各村转,听干部群众的想法和愿望,深入调研,反复思考,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每次晚上11点后和师书记联系对接工作,我都确定不会打扰到她休息。”对口联系高笋乡的沐川县经信局局长李春霞说,“她肯定还在加班!”

  别人定闹钟,是为了叫醒自己,别睡过头,按时起床。可在师玉容的手机上,却有一个设定为晚上10点半的睡觉提醒闹钟。“这闹钟设定之后一次都没提醒成功过,完全没‘履职尽责’。”师玉容笑着说道。

  “夜晚的灯最晚熄灭。”高笋乡党政办工作人员张良军告诉记者,师书记白天忙着开会部署、接待群众、处理事务,晚上了她挑灯夜战看文件,力求尽善尽美。

  “哪个女人不想美美的?可她太爱这个地方了,就是怕干不好,愧对大家。所以,她无畏热晒雨淋,不惧风吹雨打,用心尽力担好乡镇党委书记这个责。”高笋乡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崇平说。

  上任后不久,在师玉容的主导下,高笋乡确立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总体发展思路,探索推进“1234+N”党建工作模式,围绕“一个中心、两条环线、六大基地”总体布局,打造富硒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绘成一幅“茶园、果园、田园、新村”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

  蓝图绘好了,落地是关键。

  2020年,高笋乡启动9个村、1563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光明村村“两委”当中介,预先流转村民土地,集中储备,引“凤”投资。

  集中成片建园区,有群众不理解,情绪激动、无理诉求、各种刁难。师玉容带着乡班子成员、村干部,走村串户。“建园区是好事,路要硬化,流转土地有租金,到园区务工有收入。”人心都是肉长的,老百姓听多了,眼光看远了,自然就理解了。

  建设农业园区,引进业主是关键。高笋乡离乐山城区近100公里,离沐川县城38公里,不通高速,山陡路弯,谁愿意来投资?

  师玉容了解到一家常年在高笋乡做农业技术服务的公司,公司负责人既懂技术又熟悉政策,觉得靠谱。但凡公司负责人来到乡上,师玉容便主动对接。一次次“软磨硬泡”后,对方感受到师玉容的诚意,决定投资500万元建设柑橘园,硬是把销售商变成了投资人。

  如今的光明村千亩富硒柑橘园内,昔日的荒山弃坡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园区,面临更替淘汰的巨桉变成了有品质有颜值的柑橘树,观景平台、游览步道相继“亮相”,每天在这个“后花园”散步的群众络绎不绝。

  “去年10月开始我就在园区务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0多人务工,我们负责打窝子、栽柑橘苗、除草等,3个月的时间挣了5000多元,离家近,活儿也不算重。”村民罗永福告诉记者。

  “园区将于2022年投产,每年可实现收入300万元,为当地村民创造土地租金15万元,就近务工增收25万余元,村集体经济还创收1万元。”师玉容说,全乡广泛推广村“两委”当中介,集中预流转土地发展产业,边河村引进香港返乡农民工建成奶白茶基地400亩,龙河村建成集体经济樱桃基地100亩。

  眼里有光

  初到安坪村时,师玉容随身带着驻村联系卡片,还有糖果、饼干等零食,挨家挨户发卡片,看到老人小孩递上一把糖果。师玉容说:“老百姓的感情是简单的、质朴的,一把糖果、一声叔叔孃孃,拉近了距离,远离了隔阂。”

  2016年秋,高笋乡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聚居点项目进入最后冲刺。每天晚上的“户长会”,时任高笋乡党委书记曹礼带着师玉容和乡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动员,苦口婆心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

  一个周末,正在村民家中开“户长会”的师玉容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妈妈,你都一个月没有回过家了!”接到电话的师玉容红了眼框,忍住泪水。曹礼劝她抽时间回去一趟,但师玉容没有临阵退缩,坚持到攻下最后一个钉子户。

  2017年春节,安坪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搬迁,一条条宽畅的马路,两旁亮起明晃晃的路灯。夜深了,走在路上的曹礼与师玉容满怀喜悦,师玉容说:“以后让这个地方白天黑夜都一直畅亮着。”

  是的,基层干部的眼里有光,才能“照亮”乡村振兴路。

  从种李子,到“庖汤节”,再到如今的万亩产业园区,师玉容从乡镇工作的“小兵”成长为“能手”。

  李子,从几十亩,到几百亩,再到千亩。她召集村组干部到五通桥辉山考察“李花节”,探索乡村旅游,动员群众连片开发,才有了今天的千亩李园。

  乡村振兴道路如何走?师玉容心里没底。

  “去年10月中旬,一个星期跑了3趟井研县。”师玉容告诉记者,她听说井研集体经济、乡村产业、环境治理搞得好,周末带着几名业务骨干打前阵跑了一趟;周四随着市上乡村振兴现场会又去井研学习,感悟颇深;周五带着乡村干部再跑一趟,活学活用!

  在高笋乡富硒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年的李子树当桩、废弃的树杆当篱笆,既省钱、又美观。“这是村里5位60多岁的老人慢慢琢磨,亲手做的。”

  家乡的变化,让群众心中充满感激;渐鼓的腰包,让群众挺直了腰肝;宏伟的蓝图,让高笋村民充满期盼。

  村民严成华说:“这些年,师书记从白生生的女娃子变成了女汉子。”

  在基层中锻炼、在磨砺中成长,师玉容越来越有办法、越来越有干劲。

  累了的时候,她会想到家人,对家庭、对女儿有数不清的愧疚。母亲动了两次手术,她没有尽到为人女的责任;刚下派驻村里,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从年级前50名,滑落到100名、300名,她心如刀绞。直到女儿把她从微信中删除,她才想到一个办法:把女儿带到村里,让她感受到妈妈的工作多么有意义,她能找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工作照,还是“冰释前嫌”的女儿拍摄的。如今,正值高三阶段的女儿越来越懂事,让师玉容愧疚的心里多了一丝安慰。

  “我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在师玉容的带领下,她和她的同事们继续战斗,一幅“春赏花、夏垂钓、秋摘果、冬庖汤”的“生态笋乡”,必将在群山环绕中绽放。

  师玉容,乌蒙山区脱贫攻坚一线那朵最“美”的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乡村振兴·广告
   第05版:中缝
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挺进“增长极”
保质保量建设项目 保障交通畅通有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抓好疫情防控及森林防灭火工作
最美的“花”
我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报头
广告
乐山日报一版要闻01最美的“花” 2021-02-24 2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