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勇刚
传承“嘉阳河” 探索川剧艺术的乐山味道
杨心梅
在川剧折子戏《皮金滚灯》中饰演“皮金”
在《连升店》中饰演“店家”
在川剧折子戏《拜新年》中饰演“窦相公”

  ■ 记者 杨心梅

  人物 

  赵勇刚 国家二级演员,工丑行,先后师承川剧名丑许明耻、李良华、陈保全。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乐山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川剧表演艺术工作近30年,曾受邀赴海外演出,涉足话剧、小品等多种舞台剧表演形式。

  2007年,主演无言戏剧小品《陌生的朋友》获四川省第十一届戏剧小品比赛优秀表演奖;2011年,主演讽刺喜剧小品《胆大胆小》获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优秀表演奖;2012年,主演《连升店》获四川省首届“金堂·外实校杯”青年川剧演员比赛表演二等奖;2015年,主演《审判》获首届四川艺术节·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优秀表演奖;2017年,主演《揭榜》获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一等奖;2019年,主演话剧《美味人生》在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展演中获四川文华奖表演奖。

  印象

  话剧《美味人生》的导演、编剧任明炀曾评价赵勇刚是演员团队中的“劳动模范”,原因是赵勇刚在排练《美味人生》的时候,每天在繁忙的剧院业务工作之余,努力琢磨剧本、斟酌台词,全心全力投入排练,重视与其他演员的磨合、切磋。

  而这,也正是记者对赵勇刚的印象。

  每每见到赵勇刚,他大多都是化好妆、做好造型、穿上表演服,活跃在舞台上。即使不是排练或者上台演出,坐在办公室里的他也并不闲着,写报告、找资料,和同事协商工作……最近,他还在探索通过视频形式,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嘉阳河”川剧的普及和推广。

  忙碌是赵勇刚的常态,川剧则是赵勇刚的精神食粮。

  为川剧而忙碌,以川剧充实生活,在这条道路上赵勇刚探索了近30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也从不为掌声和鲜花而停留。“也许有一些外界的评价,说我演得好,或者说我有所成就,但于我而言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赵勇刚告诉记者,他只想做一个醉心在川剧里的普通演员,尽自己的努力把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人喜爱川剧。

  对话

  记者:您是怎么和川剧结缘的?

  赵勇刚:1991年我在读高中,有一天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条四川省川剧学校招学生的公告,我就去报名,并顺利考上了。毕业之后,我来到原乐山市川剧团,成为一名川剧演员,并在这个城市、这个行业坚持了近30年。

  记得刚进入川剧学校时,我已经17岁了,在同一批入校的同学之中年龄是最大的,而且因为之前没有任何戏剧基础,所以在学习上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拉筋这些动作很难做到。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由衷地喜爱这门艺术,愿意为之努力,所以在考虑了自己的身形、声音条件之后,选择了文丑行当深入钻研学习。虽然相较于生行而言,丑行角色不容易成为大戏主角,但我始终认为老天既然给了你适合这个行当的先天条件,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工作以后,剧团承担的作品创排任务比较重。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我的表演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发现自己因为基础薄弱而产生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专业技能,我还到北京进行专门的声乐学习。

  记者:有很多人评价您的表演清新自然、浑然天成,巧妙地把川剧功底揉入到人物塑造之中,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呢?

  赵勇刚:“嘉阳河”川剧艺术久负盛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做到了与地方语言、声韵、音乐的融汇结合。要把“嘉阳河”川剧演好,不是简简单单站在台上,把动作做好、把唱腔唱好就结束了,更需要把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作为一名演员,如何来展现文化内涵?一个是不断提升基本功,传承发展川剧韵味,另一方面则是要把人物弄懂吃透,让表演的人物在舞台上活起来、立得住。比如2019年,我们探索创排话剧《美味人生》,我在其中饰演的是一名和父母分别多年,生活在乐山的跷脚牛肉店老板。尽管这是一部话剧,但我们在其中保留了川剧锣鼓小打与帮腔,注重传统戏剧中关注现实,批判现实,试图解释人生的意义及价值等积极的部分。同时,我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下了功夫——饰演一个掌握了乐山本土文化、很有乐山味儿的人,而这个人在情感认知上,既有对父母的孺慕之情,也有和父母分别多年的纠结惆怅。

  记者:您觉得乐山的川剧发展现状如何?

  赵勇刚:首先要肯定“嘉阳河”川剧处于一个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乐山地处三江交汇处,“嘉阳河”川剧的产生和发展一直都在吸收外来文化,然后进行本土化的融合创新,所以现在我们的青年演员一直都在吸收其他剧种唱腔、音乐等方面的优良基因,和“嘉阳河”川剧进行有机整合。过去这些年,乐山每隔几年就会有一部大戏产生,如《大佛海通》《假县令》《抓壮丁》等作品都得到了业内认可。同时,这几年我们也一直都在进行“嘉阳河”川剧的创新探索,在实验话剧、新编川剧等新形式上均有作品产出。

  在传承发展上,我们一方面通过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校开设戏剧传习班等方式培养一批年轻的川剧爱好者、表演者,另一方面则通过各种文艺惠民演出,让更多市民能够进入剧场、接触川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愿意听戏,喜欢听戏,爱上川剧的人越来越多。

  但同时,川剧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一是传统文化艺术受众面不大,很容易受到通俗文化、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二是随着老一批川剧演员的退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更大支持和关注。(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传承“嘉阳河” 探索川剧艺术的乐山味道
江苏非遗文创精品展在悉尼开幕
“石窟艺术之乡”甘肃将加强石窟保护利用
嘉州公园的沉浮(上)
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传承“嘉阳河” 探索川剧艺术的乐山味道 2021-01-31 2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