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籍举重世界冠军邓国银 国之需要,我之理想 2022年12月18日  邓国银 周大田

邓国银在196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现场

2022年11月5日周大田采访邓国银(左)

邓国银回犍为选拔人才

1966年,邓国银(右)打破世界纪录比赛现场。

  口述  邓国银 

  整理  周大田 

  人物

  邓国银(1942年8月7日——2022年12月8日),犍为人,1960年入选四川举重队,1963年入选国家队。1966年,在北京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中,以145. 5公斤的成绩打破67.5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逆水行舟  勇敢追梦

  1940年,我家的顶梁柱,在犍为县寿保乡邓坝村做过私塾先生的爷爷因病去世。由于没有土地,我们一家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于是,27岁的父亲邓炳臣,凭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带着一家大小六人,从邓坝村到犍为县城北街租房,开起了裱褙铺。由于父亲勤劳,母亲节俭持家,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42年,我在今天的玉津镇北街出生。

  1952年,我家搬迁至县城西街邓家院子居住。不久,父亲病重,无法工作,家里生活处于无以为继的窘地,母亲虽然竭尽全力,也无力养育我后面的五个弟妹,只好忍着骨肉分离的极大悲痛,将他们送给亲朋街坊抚育。

  尽管生活艰辛,但我对学习特别是体育充满热情。1956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体育老师刘跃宣将这则新闻读给我们听,让初中课堂上的我在心里埋下了的理想种子——要像陈镜开一样,好好训练举重,力争为国争光。

  信念只要坚定,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没有举重条件,就自己创造。周末或放学后,我带上铁手锤,去东门外河滩,敲碎鹅卵石卖给养路段,一立方米可以挣2毛钱。把钱筹集起来后,再去买工具,到野外敲打石头,制作举重的石头担子。由于没人指导,我只好去书店购买书籍,记得其中一本是前苏联运动员卢奇金写的《举重》。

  1958年初中毕业,我到犍为清溪大马电站工作。三天后,我被抽调到铜街子电站筹备处工作。

  铜街子距离乐山城80公里,山高谷深。修电站首先要修通公路,我因有初中文化,就被派去从事测量工作。由于工作兢兢业业,不辞劳苦,领导又派我和民工从事运输雷管、炸药的危险工作。运输雷管时,我们每人身背500发雷管,翻山越岭走两天山路。大渡河谷深坡陡,水流湍急,岸上拉纤的人只能在陡峭的嶙峋崖石上匍匐前进,船上撑杆、掌舵的需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动作利索,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与挑战。这些经历,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别人吃不了的苦,我能吃;别人推卸的任务,我能接受并且圆满完成。这为我以后从事举重运动,冲击世界冠军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举重生涯  屡创新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梦想成真。1959年,作为四川省田径运动会乐山代表团的运动员,我向带队领导自荐,希望将我推荐到四川省举重队。我很幸运,得知我的请求,身在重庆的四川省举重队领队高希文,连夜坐火车到成都运动会现场,经过考察,决定将我调入省队。进入省队后,由于队里没有教练,我就根据书上的指导,摸索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积极提高成绩。

  1961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举重分区赛上,我取得优异成绩,国家队教练李斗魁和四川队协商,将19岁的我调入国家队。

  1963年1月2日,我乘坐火车前往北京报到。1月5日到达北京后,我顾不上旅途劳累,在教练黄强辉的带领下,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在黄教练的科学训练下,我成绩提高很快。虽然只有半年训练时间,但是在1963年六七月随队访问印度尼西亚时,一个月内,我多次超越自己,在异国他乡取得了好成绩。随后在同年11月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我获得了冠军。

  一次又一次国内外比赛的历练,我成长很快。经过一个冬季的强化训练,1966年5在北京举行的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中,我以145. 5公斤的成绩打破67.5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我的举重生涯登上了一个新高地。

  乡梓情深  力求回报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四川省举重队团体总分很不理想。会后,四川省体委领导找我商议,希望我回四川,将家乡举重队成绩搞上去。当时我已是北京举重队总教练、领队,可以说事业和生活都很理想,但自从和四川省体委同志接触后,我心里一直对四川举重队的成绩“耿耿于怀”。

  经过一段时间深思熟虑,我于1984年10月下旬,举家从北京迁回成都。

  把家安顿好后,我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先后建立起了达州、绵阳、西昌、犍为(乐山基地)、广元、德阳业余训练点,进行了大集训。我提出,要将力量训练放在第一位,在强化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再完善技术训练。

  积极采取以上措施后,四川举重队的面貌迅速转变,为提高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先后为四川队培养出刘寿斌(江油)、刘玉刚(犍为)、袁光第(犍为)等11位全国、亚洲和世界冠军,为四川举重事业的升位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1990年底,我调入国家举重队,任副总教练,每年均带队参加世锦赛。

  由于我在举重方面做出的贡献,国家没有忘记我,于1992年授予我“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同年获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4年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1995年,我53岁,回到四川,任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法人代表,总支书记,直至2002年退休。

  采访笔记

  2022年11月5日,邓国银老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深情地说:“我已经80岁了,回忆过往岁月,没有虚度,自己只是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后生晚辈们,人的一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位举重世界冠军的人生故事,既平凡,也精彩;既掷地有声,也润物无声。如今,老人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矢志不渝地行走在体育道路上的精神,对举重事业坚持不懈的逐梦旅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本文图片由周大田提供)